11组珍贵档案见证南京大屠杀: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人类记忆
2024-12-17 09:35
岁月留痕,档案为凭。由江苏省档案馆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兰台藏珍》,带你重温档案文献遗产中的江苏记忆。
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3月1日期间,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至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成为具有全球共识的记忆遗产。
2018年12月8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纪念碑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立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为纪念碑揭幕。作为现存南京大屠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当年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的近千件“市民呈文”,如今被收藏在南京市档案馆。其中有一份呈文档案,就跟夏淑琴老人及其家庭的遭遇有关。
这份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的是当时已80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哈马氏于1945年11月2日呈报给时任南京市长马超俊的呈文。
“日寇由雨花门破城而入,假借搜索中国兵为名侵入氏家,即指氏子国栋为中国兵,并索取财物,见室内妇女居多,兽行发作,将氏子国栋加以痛殴,以致腿折肢崩……先将氏孙女存子五岁,用刺刀劈开头颅,次孙女招子则洞穿其腹,继将氏媳马氏刺死,复将氏受伤之氏子国栋枪毙,连同氏媳腹内计大小五口死于非命……”
呈文内容字字血泪,无声地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暴行。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随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万云青 南京市档案馆一级调研员:
市民呈文的内容主要涉及人口伤亡、人员失踪、工商业损失、房产财物损失等。这些市民呈文是受害者们对侵华日军暴行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史料最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大量的呈文构筑成的历史图景不仅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罪证,更是南京大屠杀时期市民生活史的立体资料。
在哈马氏的呈文中,有一段描述了同住租户聂太太一家的悲惨遭遇——“其状最惨者莫过同居聂太太全家”。文中的聂太太,就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的母亲。193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南京新路口5号发生的惨剧,让当时只有8岁的夏淑琴在多少年后回忆起来仍悲愤交加。夏淑琴回忆,侵华日军要强奸两个姐姐时,外祖母试图保护她们,立刻就被枪打死了,外祖父去扶外祖母,也惨遭杀害。曾经的九口之家,只剩下了八岁的夏淑琴和她四岁的妹妹。
夏淑琴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2007年影像资料):
还有一个四岁妹妹,她躲在被子里,没有给日本人发现,等到我妹妹哭着要妈妈,我从她身上爬过去,摇摇这个也不醒,摇摇那个也不醒,没有一个醒的。
哈马氏和夏淑琴两家人所经历的惨剧,是那个寒冬里南京众多普通家庭血泪记忆的缩影。
南京大屠杀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的最严重、最残酷的大规模暴行,三十多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二万多妇女惨遭强奸、轮奸,三分之一以上建筑被焚毁……
经盛鸿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段沉痛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无可辩驳的史料,这些材料都非常确切,我们可以互相印证,反复对比,从而确认侵华日军暴行的绝对真实性,成为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不同于一般历史档案,内容包括日军当时自拍的屠杀照片,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记录影片,被称为中国的“安妮日记”的国际安全区工作人员中国妇女程瑞芳日记、战后中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档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等11组档案。
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之际,国家档案局组织编写的《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出版,全书20卷,历史线索清晰,记录完整。
这些档案资料也在不断地警醒善良的人们,要以史为鉴。鉴往事,知来者。只有真正牢记历史,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才能使世界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蓝晓)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