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端”齐驱,弯道超车正当时
4月30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发布《重庆高新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而集成电路作为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产业,当全球资本家都在观望状态时,为何重庆还要如此坚定“逆流而上”?
单项最高奖励5000万,精准聚焦“设计、封测”两端,靶向支持车规级芯片、功率半导体,构建全链条政策生态,科学城高新区作为重庆集成电路的主要集聚地,此项政策,不言而喻,是重庆明确释放大手笔重仓集成电路的信号:弯道超车正当时。
科学城高新区的政策并非孤立之举,而是国家战略的微观落地——通过设备购置补贴、成果转化、人才团队等多项举措,构建起覆盖研发、生产、人才的全周期支持体系。这种“政策组合拳”不仅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更以“有形之手”重塑了产业抗风险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政策精准瞄准集成电路“设计、封测”两端,设计环节决定产品附加值,封测环节影响交付效率,两端的强化能够有效抵御国际市场波动。
政策实施后,预计将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重庆,构建“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产业生态,显著提升重庆区域产业抗风险能力。
在政策红利的滋养下,芯片企业也展现韧性与创造力。华润微电子已建成全产业链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基地,安意法半导体碳化硅晶圆厂正式通线,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集成电路研究院,华润微电子、电科芯片等本土企业接连推出多款“中国芯”……这些企业的实践印证:弯道实现超车,源自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对策略也更加多元。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仅以智能终端企业布局为例,浪潮首次将创新技术服务器研发制造核心产业布局西南,惠普(重庆)研发中心落地重庆,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明显升高;另一方面,加速全球化布局,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在东南亚设立流片基地、与欧洲企业联合研发,让“重庆造”走出国门,分散单一市场风险,这种“守正创新、内外联动”的发展模式,正是集成电路产业韧性的生动写照。
所以,我们不难看到,在科学城高新区,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全链条产业矩阵;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多元资本深度赋能产业升级;“引育留用”并举的人才战略,吸引半导体领域全球英才扎根发展,形成人才汇聚、创新涌流的生动局面。
芯片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价值链的竞争。从低端制造到高端设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重庆芯片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弯道超车,价值链攀升。
以联合微电子中心芯粒集成技术为例,该技术实现芯粒互联通道数值0.00003毫米,差不多是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同时,在芯粒集成产线带动下,通过芯粒模组的互联作用,联合微电子将单块芯粒生产需求配置于上下游企业,带动芯粒上下游十余家产业链企业联合升级,为重庆打造特色芯粒集成产业链蓄势赋能。
这种“链动效应”证明,芯片产业的韧性不仅在于单个企业的突围,更在于全产业链的协同进化。而此次科学城高新区的政策明确提出“向设计封测两端发力”,正是基于对价值链的深刻认知。
政策的落地只是产业发展的惊鸿一瞥,站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潮头,科学城高新区坚持稳“中间”、强“两端”,持续强“芯”补链,外引内育两手抓,科学城高新区正以集聚效应释放强劲动能,成为集成电路的金字IP。
政策构建生态,企业迎难而上强势突围,在集成电路这一赛道之上,弯道超车恰逢其时。在区域经济带动下,重庆不仅能构建起更加完善、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更将带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让集成电路产业成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 “重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