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发前与重庆文化不期而遇——重庆东站:一座文化的“候车室”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24 10:43

在重庆东站,候车,不再只是为了启程等待列车的到来,而是一次沉浸式感触城市记忆、感受山水文化的体验。

作为全国特大型“四网融合”综合交通枢纽,重庆东站不仅以立体化布局重塑出行效率,更是在无声中与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产生联结。这不仅是一处交通空间,更是一扇面向世界的文化窗口,在这里,每一位旅客都有机会与重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交汇。

从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获悉,重庆东站整体设计理念以“山水千里、黄桷参天”为核心,站房正面六根高达41米的树型柱,造型取自重庆市树——黄桷树,线条挺拔,象征着山城坚韧的城市精神。屋顶九个梭形采光天窗,每个由1380块玻璃拼接组成,灵感取自两江水纹,轻盈通透,在阳光下宛如水波涌动,将巴渝山水的灵动气质映入整个站内空间。

不仅如此,候车大厅顶部的屋面呈起伏形态,明暗交替间,光影洒落,带来极富重庆特色的空间氛围。候车大厅内部,文化展示悄然融入每一个角落。大厅地面雕刻着十二块铜质浮雕,呈现“巴渝十二景”,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示重庆的自然山水与人文风貌。这些浮雕没有过多解释,安静地嵌入地面,但只要驻足片刻,便能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厚重与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站内还巧妙融合了象征重庆的市花——山茶花。在候车区设置的五座4米高的巨型“山茶花”造型空调装置,以一体式岛型布局安置,不仅优化了通风体验,也成为视觉焦点,营造出一种温暖又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氛围。山茶花盛开于冬春之交,象征坚强与希望,恰如旅客在出发前的期许。

重庆东站的文化表达不喧哗,却层次丰富。建筑融合山水意象,屋顶如江河流淌,柱体如大树参天;空间流线合理,采光天窗与雕塑装置交相辉映。候车大厅虽为现代化建筑核心功能区,却被赋予了文化记忆的承载功能,使得等待成为一种体验,旅途因此多了温度。

“城市的精神往往体现在细节中。在重庆东站,文化不是附加品,而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重庆东站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旅客进站候车的时候,在脚步之间看到地面铜雕,在抬头之间望见山水光影,在呼吸之间感受到山茶花的柔美和力量。候车厅不再只是出行的过渡空间,更成为人与城市情感联结的场所。

当列车鸣笛,启程在即,旅客带走的,不只是背包和行囊,更有一份来自城市文化最深处的记忆与温度。

(杨晨)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