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43个社区“网络细胞”开始在云端造血——南岸区长生桥镇破壁构建基层治理“神经网络”
2025-04-15 10:42
“叮!”深夜11点的网格群消息提示音,划破了长生桥镇的寂静。“7组团独居老人家中跌倒,急需救助!”五分钟后,社区党员、物业管家、夜归白领组成的“特勤小队”已带着急救箱出现在单元楼下。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云端接力”,正是该镇“双网共治”体系的生动注脚——当2043名网格员化身“数字神经元”,198个实体网格与虚拟空间深度纠缠,基层治理正在上演着破次元壁的革新。
织网 打造多元共治新格局
“农贸市场消防通道被杂物堵死了!”2024年5月,长生桥镇乐陶社区网格员李果在巡查短视频平台时,发现1组团一羊肉粉商户发布的短视频中暴露出安全隐患。他立即启动“双网共治”机制:线上通过网格群发起“安全隐患随手拍”征集,短短半小时内就收到商户上传的12处隐患点位照片;线下联动消防、城管、市监、物业成立“红岩先锋攻坚突击队”。2小时内,12家违规占道摊位完成清理,20具灭火器更换一新。
在这里,一张覆盖线上线下、纵横交错的社会治理网络正焕发勃勃生机……
长生桥镇以“党组织全覆盖”工程为根基,创新打造“一格一长多员”治理体系,将198个实体网格与数字治理深度融合。每个网格配备“民意观察员”“舆情引导员”等数字治理角色,形成“线上即时感知、线下快速处置”的全天候响应机制。
一张“网”,整合了1200余名专业力量,联动了2043名网格人员,通过“1+3+N”服务管理模式构筑起了“15分钟服务圈”。网格员们既当“千里眼”巡查短视频平台,又做“贴心人”化解邻里纠纷。去年以来,通过“双网共治”解决占道经营、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160件,推动变电站建设等重大事项落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
破壁 架起民意直通车
“没想到在群里发个求助,五分钟就有志愿者接单!”江南水岸3组团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谈起网格群的“爱心接力”仍激动不已。这正是长生桥镇创新“网格微信群+政务平台”双轨机制结出的硕果。通过建立全覆盖倾听矩阵,去年累计处理群众诉求8935件,满意率超90%。
该镇独创了“1515”响应机制:1分钟信息触达、5分钟现场响应、15分钟服务到位。在分级督办闭环管理下,民生诉求办理周期持续缩短,更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未诉先办”,将被动应对转化为主动治理。
正如镇党委书记康百灵所言:“我们要让每个网格都成为民情雷达站,每条网线都化作连心桥。”
筑巢 培植网络文明沃土
“谁家小孩,急寻家长”;
“我家老人走失,寻地点”;
“谁家有长梯,可否借用”;
“孩子长大,友情赠送婴儿车哦”……
在长生桥镇,大大小小的“邻里事”皆可在网群快速“解锁”,这是“1515”机制的生动实践,更是主流价值观的温暖传递。长生桥镇将12345热线、舆情监测等数据整合,打造“正能量传播矩阵”,让政务新媒体成为解民忧、聚民心的前沿阵地。
从“键对键”到“心连心”,从“信息孤岛”到“治理共同体”,长生桥镇以“双网共治”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随着“小诉求”变成“大幸福”,这座长江南岸的活力小镇,正以数字化改革为笔,绘就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图景。
(闵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