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搬到田边 “处方”送到手上 万盛春耕服务队下乡护“粮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1 09:24

近日,走进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海孔村,只见农艺师谷苗正蹲在刚播下玉米种子的田地里。他裤腿沾满泥土,手中翻着土壤,仔细查看墒情,并认真叮嘱身旁的种粮大户陈建波:“这几天温差大,要密切关注墒情变化,肥料可别撒得太猛。”

陈建波侧身在一旁仔细聆听,不时点头回应。不远处的水田里,一台旋耕机轰隆作响,铁犁翻卷着泥浪,将一块块稻田细细翻耕,为即将到来的育秧插秧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玉米这边刚种下,水稻那头正在整田,春耕的节奏十分紧张。”陈建波介绍。今年,他种植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共计1300亩,是当地当之无愧的“种粮大户”。他说:“现在人手紧张,技术难题更是让人头疼。谷老师每次来,就像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把问题一个一个说清楚,我这心里也就踏实了。”

春耕抢时不等人,农技服务先一步。为保障全区14.18万亩大春粮食作物能够如期播种,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组织农艺师、科技特派员、粮食生产服务志愿者等,组建春耕服务队,通过采取分片包干、定点到人、巡田下地等方式,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技术书”讲到农民的心坎上。

隔天,谷苗又来到青年镇燕石村,现场为村民演示玉米营养坨的制作要领。“三分泥巴七分肥,捏成鹅蛋大小,不能太干。”一旁的村民杨顺友看得认真,说:“怪不得以前烧根,原来做法不对,今天算是学明白了。”

“我们技术员不是光靠嘴讲,得深入田间、俯下身子,实实在在地为农民解决问题。”谷苗说,自春耕开始以来,他每天要跑四五块地,看苗情、查湿度、帮农户定方案。“村民边干边听,我们就得讲得更细,动作更到位。”

为了让农户更好种田、科学管田,今年万盛经开区农业农村局将服务重点聚焦在新增水稻规模种植户上。这些种植户种植面积大、起步快,但种植经验相对不足。为此,该局推出了“一户一策”的“农技服务计划”,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从配肥比例到病虫防治,每一项都进行量身定制、详细标注,就像给地块开了一张“处方”。

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技术写进“服务册子”。春耕以来,万盛已组织技术培训200余人次,线上教学与线下示范同步推进,力争让春耕“开好头”、种田“有方法”。

“春耕是全年粮食生产的‘起跑线’,只有开好头,后面的工作才能跟得上。”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万盛春耕服务队将继续驻点下田,一地一策、因苗施法,把技术讲深讲透,把问题解决彻底,让农民种粮能有好收成。

来源: 万盛融媒体中心  
编辑: 吴志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