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文旅+”带来的田园魅力
2024-11-15 11:08
南桐镇王家坝村村貌。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近年来,乡村游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逃离都市的喧嚣,到乡村寻找一份返璞归真的生活,或体验民俗文化,或享受当地美食,或单纯放松休闲。这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旅行方式成为许多都市人的旅行新时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万盛坚持以品牌为引领,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优选乡村民宿、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等为抓手,实施乡村旅游餐饮提升计划、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推动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形象,描绘出乡村壮美画卷。
南桐镇王家坝村,农民采摘金丝皇菊。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广融合 奏好“交响曲”
扎根乡土的乡村旅游,拥有生态、农业、乡土文化等资源,具备天然的融合性。随着旅游业“跨界”发展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的这一特质日益显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许多人都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如今,在万盛,越来越多的美丽村庄、田园美景同样令人向往。
南桐镇王家坝村就是这样一处地方,这个依山而建的村落绿水青山环绕,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房屋排列有序,一面面彩绘文化墙栩栩如生,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栽花种菜……呈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王家坝村金丝皇菊基地看到,20余亩金丝皇菊开得正盛,一朵朵金黄色的花朵硕大饱满,摇曳生姿,处处都是菊花的芬芳,到处都充满着乡村的生机与活力。暖阳下,前来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也抓住晴好天气,穿梭其间忙着采收,形成山区多彩经济带上的一幅金色画卷。
近年来,王家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自然资源禀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层党建与特色产业、基础项目、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奏好乡村振兴“交响曲”,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绿色发展”的好路子。
趁着乡村旅游热潮,王家坝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采取金丝皇菊和双效桃套种的方式,每年3月中旬举办桃花节、6月举办采果节、11月前后举办菊花节,不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能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同时,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气更旺了。
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今年,该村广泛融合辖区资源,着力打造了集“教学研讨、培训拓展、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型青少年乡村研学基地,开设有抗战煤都文化、陶艺体验、农耕文化、国防教育等课程,推进运行“市场主体主导、集体经济参与、村民就近增收”经营模式,形成乡村研学主导产业。截至目前,研学基地累计承接青少年研学活动及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党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15批次1000余人,实现经营性收入22.5万元。
“我在朋友圈看到大片的金丝皇菊盛开,被深深吸引,特意带孩子来打卡。”家住巴南的游客李明月没想到这里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还能赏花、品茶,很不错。她把从小五谷不分的孩子们放在村里,让他们在研学基地采果子、捉虫子、认植物、玩泥巴,去田野里数星星,亲近大自然,一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而温馨的周末。
曾经的落后村,如今的旅游地。王家坝村多条乡村旅游体验线路充分展现了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和方向,“文旅+”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到乡村巨变的历程,也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生态环境。
除了乡村旅游+本土文化、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生态,乡村旅游+体育、乡村旅游+康养、乡村旅游+艺术等发展方式也在万盛不断涌现,成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了区域文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游客在王家坝村参观竖井。 特约摄影 尹南源
重体验 让游客放慢脚步
边听虫鸣鸟叫,边赏花垂钓,一日三餐品尝地道农家菜,入夜则住进富有江南韵味的农家小院。每逢节假日,许多城区市民便会选择到关坝镇凉风村感受田园时光。
也有的选择到青山湖湿地公园,沿湖漫步,赏层林尽染,观落日余晖;住白墙黛瓦、木质装饰的简约乡村建筑风格庭院,是那么地惬意、悠然,令人向往。
喜欢“动”起来的市民游客,则可以前往鱼子岗骑马、体验滑翔伞、郊外野餐,或去绿水村摘果、采菇,或上黑山参加山地越野、真人CS等娱乐拓展活动……
如今,乡村旅游已远远不是吃农家饭、住农家乐可以涵盖的,让来到乡村的游客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慢下脚步、静下心来,获取沉浸式体验,正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之所以喜爱到乡村去,是因为我希望在那里找到儿时的记忆和童年的味道。”热爱旅游的四川游客孔佳楠这样看待乡村旅游。在农村长大的她,已在万盛生活了10余年,由于家庭和工作原因,少有机会回老家。因此,去周边乡村旅游就成了她缓解乡愁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她和家人至少去过周边30多个乡村。“最初,我们就是在那里吃一顿饭,看一看田野,爬一爬山。这几年,许多村子里好玩的地方越来越多,有溶洞书屋、乡情馆、陶艺馆,可赏花、摘果、垂钓、露营,能参加跑步节、丰收节、山货节等等,我们去的频次不断增加,停留的时间也不断延长。”孔佳楠介绍,过去提起度假,她和家人总是优先想到一些专门打造的旅游度假区,但是现在,乡村旅游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村子里既有绿水青山,又有干净整洁的饭店、民宿,还有丰富多彩的休闲项目,最重要的是,在村子里,我们能真正地静下心来,看风景、慰乡愁。”她说,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不同,乡村游行程宽松自由,自己以适宜的速度寻求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数量。在田园生活中让脚步慢下来,让思想和情绪也慢下来,放松身心,很舒适也很治愈。
王家坝村乡情馆。 特约摄影 尹南源
高品位 攒足发展后劲
乡村游作为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各方看好。乡村游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
随着广大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提升,万盛昔日单纯依靠好山好水好资源吸引游客的乡村游时代已宣告结束。曾经乡村游散、小、乱的竞争状态不复存在,正迅速向内容化、品质化、品牌化方向转变。
今年夏天,黑山谷音乐季让黑山镇北门村再次“火爆”了一把。这里吸引人的,不仅有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采摘、游居、野行、观演、诗意栖居等新兴游玩形式。而村民们纯真的笑容、质朴的言语和热情的招待,构成了这里乡村独有的人情味。
为了让市民游客尽兴,在服务品质上提档升级,黑山谷音乐季期间举办“万盛好礼大集市”万盛经开区非遗项目(农特产品)展销会,让参加音乐会的市民游客不仅可以“蹦迪”,还能现场品尝“万盛味道”;打造黑山谷星辰集市,用一首首或经典或潮流的歌曲“留住”了市民游客们的脚步,视觉听觉双重享受,让他们不禁随着节奏哼唱、摇摆,释放着休闲时的激情与自由;开展“魅力黑山·快乐采摘”生态水果采摘节,以观乡村风光、摘田间果蔬、品农家美食、购乡土特产为主要内容,大力推广黑山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为黑山果农搭建产展销多端交易平台,扩大黑山水果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区旅游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这样的乡村游既有乡村的粗粝感,也有都市的精致感。
做好乡村旅游业的“加减乘除”,对于健全我区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至关重要。做加法,就是要增加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乡村旅游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游发展的宝贵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传习场所,发展特色文娱活动,培育乡村夜间休闲项目,创新开发地方特色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打造具有特色的高品质乡村游文化品牌。同时,乡村游创品牌依靠“乡村游+”的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游网红产品,打造适宜乡村实际、游客喜闻乐见的乡村游的新热点和新爆点,形成新的消费点,构筑起乡村美好新生活。
( 曾 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