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推出法治观察员制度 让乡村治理难题看得见把得准能化解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2024-10-24 13:22

23日

《重庆日报》11版

报道南川

“李书记,你讲的这个案子我听明白了,那些让提供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的中奖信息是假的,是诈骗。”前不久,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口的“香樟树下议事亭”,聚集着不少歇凉的村民。

“这位老乡理解得不错,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这种情况要冷静处理,必要时先报警。”村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李先进的一席话,引得众人连连相应。

几棵香樟树、数个小板凳,几十个村民和“法律明白人”就地围坐,一起用乡言乡语拉家常、收民需、议村事、普法律。
其实,这只是南川区深化乡村精准普法,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的一个鲜活镜头。

近年来,南川全域推动基层法治观测工作,通过“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等基层“观哨点”,建立完善以需求采集、研判供给、管理评估为闭环的全过程普法管控机制,系统化、差异化、数字化统筹推进城乡精准化普法。

南川区木凉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访汉场坝村电商直播场所,给直播博主作普法宣讲。(市司法局供图)

 01 
“点+员”擦亮普法末梢“探头”

当普法遇到乡村治理,如何疏通一系列难点、堵点、痛点,做到因地制宜?

南川区的答案是:通过“点+员”结合,全域推动基层法治观测工作。

南川区普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设立14个基层“法治观测点”、150名“法治观察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增设部分基层普法需求采集点,擦亮普法宣传末梢“探头”。

经济发展快、遗留问题多、普法需求大的木凉镇汉场坝村就成为基层普法需求采集点之一。

“汉场坝村电商直播做得很火,带动了地方消费和乡村振兴建设,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加强对特色产品生产经营者、网络直播博主的法治教育。”去年底,南川区普法办收到木凉镇普法办的建议。

随即,木凉镇普法办邀请法律顾问针对性举办直播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并制订《木凉镇网络直播守则》,规范网络平台直播行为。

“结合普法需求采集点的实际情况,我们细化制定流转需求建议的制度细则。”南川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按照需求采集、过滤、核实、研判、办理、跟进、反馈“七步流程”,全流程闭环处理群众普法需求。

数据显示,自南川区观测(察)机制建成以来,已收到法治问题和意见建议120件,发出工作转办、提示和建议28件,推动89个法治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02 
“1+N”培育群众身边“法律明白人”

“现在的乡村,村民的法律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懂法的明白人’就变得十分必要。”李先进说。

在南川区汉场坝村,过去这里没有“法律明白人”当参谋、出主意,不少村民对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吃不透,很容易把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激化成比较严重的矛盾。

从2022年起,南川区按照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在全区244个村(社区)遴选培养“法律明白人”1237名,而李先进就是其中之一。

在李先进看来,“法律明白人”是村民的身边人,常年活跃在农家院坝、田间地头,既熟悉社情民意,与村民有感情纽带维系,在宣传法律法规、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时,更容易得到各方信任。

但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矛盾纠纷变得越来越复杂,当“法律明白人”遇到拿不下的“硬骨头”时怎么办?这就需要“法律顾问”来“助阵”。

“李书记,我的流转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前不久,汉场坝村发生一起土地承包流转纠纷,原本在村里流转土地经营苗木种植项目的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5万元流转费用,涉及全村100余户村民的利益。

面对如此复杂的纠纷,李先进也“拿”不下来。他第一时间求助该村法律顾问韦延伟。

两人“一唱一合”,李先进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韦延伟从法律法规角度释法说理,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最终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某公司支付3万元,目前已种植的苗木归村民所有,此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据了解,为实化“社区(乡村)法律之家”——“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服务平台建设,南川区还将“法律明白人”引入“法律诊所”日常工作,实行“1+N”(1个法律顾问,N个法律明白人)模式,同频开展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指引、纠纷调处等工作,实现把法律顾问的法律专业优势与“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事熟等乡土优势充分融合,最终实现1+1>2效果。

截至目前,南川区“法律明白人”累计参与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2800余次,参与排查各类矛盾纠纷调解1.3万余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2万余人次,帮助办理各类涉法事务2200余件。

 03 
“法律诊所” 为村民精准把脉问诊

在南川区,许多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遇到矛盾纠纷,先去“法治诊所”让“法治医生”精准把脉,为群众纾困解忧。

去年8月,南川区南平镇突降暴雨,南川工业园区1家企业排水管道水量增大,急流冲毁附近一鱼塘堡坎,致使下游20余户农田稻谷受损。

由于农户与企业始终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大家一致决定转向“法律诊所”寻求“良方”。

“接到求助后,我们立即前往现场统计受损情况,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认定损害大小、做出初步调解方案。”南平镇红锋村“法律诊所”的李茂娟说,在工作人员多次调解下,相关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据介绍,近年来,南川区在基层探索建立“法律诊所”工作机制,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所与部分人口稠密、社情民意较为复杂的社区对接,采取“接诊”“出诊”“会诊”“辅诊”“义诊”“网诊”等“六诊”模式,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申请法律援助等,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

目前,该区的“法律诊所”已由最初的5个扩展为25个,累计开展法治宣传1500余场,接待咨询4.5万余人次,调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2600余件,化解村民日常矛盾9800余起,审查合同1870份,参与村(居)重大事项决策1500场次。

“目前,我市正在南川等6个区县开展城乡精准化普法项目试点工作,这些区县在精准普法工作中的有益尝试,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打下良好基础。”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全市以精准普法方式促进矛盾纠纷成功调解超9万件,举办反诈院坝会、恳谈会等普法活动3200余场次。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吴志杰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