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上寻非遗丨品自然独有的馈赠 赏山间劳作的艺术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9-30 15:09

178上寻非遗

品自然独有的馈赠

赏山间劳作的艺术

金佛山方竹白油笋制作技艺、金佛山打闹

有趣的人生,

一半是城市摩登烟火;

还有一半,

是放逐乡野风月。

恰逢九月丰收季,收拾行囊,

踏上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

以寻非遗之名,

来一场文化与美食的双重探索之旅。

清风入怀,流水写意,这座坐落于北纬30度附近的金佛山,不仅凭借它那壮丽的自然景观让人心驰神往,更以其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道美食,成为了无数旅人向往的圣地。今天,就让大家随着小编的指引,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之旅,来到第六站——金山镇,一同探索金佛山方竹白油笋制作技艺与金佛山打闹的独特风情。

方竹笋是金佛山的特色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竹笋,不发于春而茂于秋。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产,采摘时间极短,是相当珍贵的食材。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更是丰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竹笋方而厚,性硬、脆,专蓄此笋,常食之,有延年益寿之功能”,被誉为“笋中之王”。

“湖广入川”时期,先民食笋以充饥。随着时代发展,南川人对金佛山方竹笋饮食文化的不断挖掘,技艺制作代代传承、研制、不断深化,形成了完善的金佛山方竹白油笋制作技艺菜系。

金佛山方竹白油笋制作技艺采用的主要为前期嫩笋,通过焖、炒、炖、煮、泡,与肉类、禽类、蛋类等荤料合烹,风味别样。下面便让小编为大家介绍这一菜系吧

01

白油笋条

白油笋条是金佛山方竹白油笋菜系中最为经典的一道菜,原材料只需用到金佛山鲜嫩方竹笋的笋尖,经过焯水断生后,装盘、淋上芡汁,最后撒上一把葱花装饰。寡而不淡,油而不腻,入口鲜美无穷。

02

肉沫笋花

鲜嫩的笋衣与腊肉、土豆泥一起蒸煮,腊肉的咸香与土豆的细腻中包裹着丝丝笋的清甜,每吃一口就像是一场美食的回忆之旅,勾勒出时间和味觉的交响曲。

03

炝炒笋片

新鲜的笋切片,锅内热油爆香蒜末、辣椒,倒入笋片大火翻炒,香气四溢,看得人直流口水。

04

红烧牛肉笋

新鲜的笋切成段与牛肉一起炖煮,肉借笋之鲜,笋则以肉而肥。尝一口,肉香与笋香在唇齿间交融,令人难以忘怀。

05

外婆笋

将方竹笋拍碎、切段,与土豆一起翻炒后,加入米汤小火慢煮。看着两种食材慢慢相融,软烂的土豆覆盖上脆爽的笋段,滋味馥郁,直指人心。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南川人对滋味的追寻,从美味开始,但又不止于美味。金佛山方竹白油笋制作技艺是一代代人摸索出的经验和心得,师傅们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进着一蔬一菜、一餐一饮中,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调和着人间五味,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

 如果说方竹笋是大自然给予金佛山的宝贵礼物,那么“金佛山打闹”则是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文化瑰宝。

所谓“打闹”,就是一边唱山歌,一边敲锣打鼓嬉闹。由于其浓郁的金佛山 (又称金山)地域特色,所以被称为“金佛山打闹”。这是一项流传在金佛山地区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又被称为“薅草打闹歌”。每逢春耕秋收等季节就要组织劳动人群,进行说、唱、跳、打等活动,以此让劳作者缓解疲劳。

金佛山的打闹活动融合了说唱、慢歌、山歌、盘歌、接歌号以及闹山周等多种表演形式,主要分为薅秧时的水闹和薅包谷时的土闹两大类。传统的打闹表演通常由两位艺人共同完成,一位击鼓,另一位敲锣,他们边演奏边歌唱。以锣鼓间奏连接各种曲牌,在安排上有头有尾、有说有唱、有快有慢,富有变化。

金佛山打闹的内容包罗万象。早晨、上午、歇息(当地又名歇闹)、下午、太阳落山等分时间说唱内容、引吭曲调各不相同。打闹又分为长锤锣和排子歌,长锤锣打完就唱排子歌。排子歌一排四句,连打带唱,现编现唱。排子歌又有快三排、慢三排和花三排之分。

金山打闹的锣鼓点十分丰富,歌曲特点以高腔为甚兼用平腔,节奏明快,音调高昂,情绪强烈。曲牌主要有紧号、慢号、花号、歇号、过山号、数板、山歌等,现收录有《薅草歌》《盘歌》《锣鼓响彻满山坡》《闹春》《打闹歌》《姣情歌》《天上月亮弯弯》等。

金佛山打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民俗内涵,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提炼、演绎,升华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这不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非遗体验点:方竹饭庄

地址:南川区金山镇小河政府对面155号

电话:71490093

来源: 重庆市南川区文化馆  
编辑: 吴志杰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