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次!重庆高速巨能集团成功实现山区特长隧道无人摊压施工
2024-12-06 16:07
12月6日,重庆交通建设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重庆高速巨能集团成功攻克了山区特长隧道无卫星信号等技术难题,在巫云开高速公路项目丁家特长隧道顺利实施无人摊压集群施工。该技术革新尚属重庆首次,标志着无人摊压施工已能全面覆盖到高速公路的道路、桥梁及山区特长隧道的路面施工。
▲观摩人员通过大屏幕观看无人摊压施工。
巫云开高速公路(巫溪至开州)属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中的第三十三联,全长118.62公里,桥隧比高达61%,是典型的山区地带,施工难度极大。此次无人摊压路段位于云阳县4176米长的丁家隧道右幅。
在现场可以看到,整齐排列在丁家隧道进口的1台徐工超大型摊铺机和5台双钢轮压路机,驾驶室内空无一人,却散发出强大的科技信息,时刻等待出征指令。
▲杨皓正在应用平板电脑操作无人摊压集群。
沥沥细雨中,来自建设单位、徐工集团、江苏中路信息科技公司、巨能集团及当地村民等上百名观摩人员,通过大屏幕一同见证这场“黑科技”精彩展示。
下午2时许,随着一声令下,技术人员杨皓手持平板电脑,轻轻点击屏幕按钮,摊铺机率先缓缓驶入作业现场,5台压路机紧随其后,机器轰鸣声在隧道里回荡。
设备进入隧道后,杨皓在隧道口全神贯注地操纵着每道程序。观摩者目光紧紧地盯着隧道口大屏幕,心里充满期待和好奇。
▲正在隧道施工的无人摊压机
观摩者通过隧道内智慧监控系统直播传出的视频画面,清晰地看到隧道内的每一个细节,只见“打头阵”的摊铺机在前方流畅而自然地洒出沥青,5台压路机配合十分默契,各司其职地按步骤将洒出来的沥青碾压得平整而坚实。
据该项目负责人雷一鸣介绍,无人摊铺对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山区长隧道路面摊铺存在无卫星信号及信号传输、转换等技术难题,施工难度极大。技术团队好比给几台设备安装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研究使用了SLAM激光雷达+RTK融合定位算法,通过雷达勘探+北斗定位、智能感知+融合计算及任务协同等技术应用,有效解决了隧道信号问题,实现施工路径自动规划及机群高效协同,确保过程连续稳定,精准控制施工。
▲正在隧道施工的无人摊压机集群
项目总工秦庆磊表示,这次在施工技术上有新的突破,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施工图纸三维化,搭建碾压模型,将碾压区域网格化,提升碾压效果和质量;同时还研发了多传感融合安全防撞技术,提升设备安全性等,确保铺筑后的路面密实度合格率达到100%。
巨能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巨能作为全市交通基础建设的主力军,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无人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此次特长隧道的无人化摊压施工,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和突破,更是对巨能科研实力的一次检验。
据悉,自去年以来,巨能先后已在梁开高速宽广路面及渝湘复线高速桥隧路面等项目多次成功实施无人摊压集群施工。正在实施推进的重庆山区高速公路路面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已入选交通运输部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并列入重庆市属国企“四链”融合重点项目。此次山区特长隧道无人化摊压的这一技术成果,正是对这一项目的重要实践。
(彭光淑 刘栖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