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资阳共建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07 15:27

昨日,记者获悉,大足区作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联结点,正积极推动与资阳等地的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共建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石窟文物主题游径等举措,大足与资阳共同提档“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文旅品牌,致力于创建巴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区域融合取得新突破。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大足与资阳的合作不断深化。两地共同开展南方石质文物防风化、防水害及危岩体预防性保护等技术研究,共建世界知名研究院。同时,聘请了全国知名文物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智库,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智力支持。此外,还争取资金支持用于文物保护,积极创建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目前,大足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联动“一城、三山、四园”,突出“产城景、农文旅”融合,做到“点上做靓、串珠成链、全面提升”。通过加快培育大足石刻世界级旅游景区,购票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同时,大足区还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龙水湖游船购票人数翻番,旅游业不断升级发展。

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大足区还注重丰富“文旅+”产业。通过加快推进石羊农文旅示范区、大安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石刻(窟)文创园等园区建设,串联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景区,打造“石刻+”产业集群。同时,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资足常乐”文旅品牌的打造上,大足与资阳携手共进。两地共建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联合推出石刻艺术文化旅游直通线、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主题旅游商品。通过举办系列节会活动、推出微电影和主题曲等方式,让“资足常乐”文旅IP深入人心。随着大足与资阳等地文旅合作的不断深入,合作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著。

下一步,大足区将继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文旅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国际文旅名城。力争2025年接待游客4200万人次,过夜游客110万人次。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5%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8%以上。

(记者 谭显全 图片为大足区融媒体中心资料图)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