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居民服务将实现“一卡通”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1-13 10:44

近日,大足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大足区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全力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根据《工作方案》,大足区将努力实现不断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逐步实现“一卡多用、全区通用”。 2024年底,大足区已建成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组织架构,梳理形成大足区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任务分工,完成“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清单涉及的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社保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事项。

到2026年底,居民服务“一卡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用卡环境更加完备,在各行业领域应用持续深入推进,跨领域“一卡通”应用初步形成。到2027年底,居民服务“一卡通”用卡环境更加完备,服务管理体系成熟完善,在各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区居民服务“一卡通”用卡功能普遍实现。

建立服务体系

根据《工作方案》,大足区建立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规划“一卡通”工作思路,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推动跨部门“一卡通”综合应用。

在推进“一卡通”目录清单应用工作方面,各相关部门和镇街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领域,稳步有序推进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管理等领域的用卡,逐步实现全区范围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用”。

同时,在规范社会保障卡发行及服务上,大足区将加强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和服务渠道建设,在银行发卡网点全面部署移动制发卡设备,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的服务质量,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保障社会保障卡申领换发,提升发卡覆盖面,优化账号激活、资金支付、补贴通知、便捷取款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据了解,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按照实体卡和电子卡2种方式,涵盖了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管理、文体旅游、交通出行、资金补贴发放、校园生活、缴费服务、社区管理和公共食堂等领域的43项具体服务事项。

深化应用功能

《工作方案》提出,将优化完善用卡环境。为群众提供应用目录、场景机构查询、线上办事、咨询等服务事项;完善终端用卡环境,做好“一卡通”读卡扫码终端的部署改造,完成系统升级和接口改造;推动改造政务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及交通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和旅游场所用卡环境,相关服务网点配套扫码、刷卡设备。

同时,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深度。推进社会保障卡在人力社保、政务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体验、教育服务、资金发放、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此外,培养群众用卡习惯和意识也是重要工作之一。大足区将强化部门合作共识,积极引导群众使用社会保障卡,推进常态化用卡知识普及,加强场景式和沉浸式应用服务宣传,培养群众用卡习惯和意识,规范安全用卡行为,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和“一卡通”受益人群,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卡的惠民、便民作用。

创新应用场景

根据建设任务,“一卡通”场景应用建设标准区分“身份识别、资金发放、缴费支付”3个类别设置应用深度。

“一卡通”未来具体有哪些应用的创新?按照《工作方案》,大足区将探索实现大足石刻景区使用社会保障卡购票、消费和享受门票优惠等服务;推进公交系统及刷卡终端升级改造,实现社会保障卡、乘车二维码“卡码融合、一码享行”,探索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持社会保障卡优惠乘车;探索建设社会保障卡“数字工地”,新建工地实现持社会保障卡签订电子合同、打卡上工等功能,农民工工资通过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发放。

此外,大足区将打造社区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样板间,实现持社会保障卡在社区享受业务经办、就餐、助浴、助医等便捷服务;试点推进社会保障卡校园“一卡通”,新建高校校园实现持社会保障卡进入校园、借阅图书、食堂消费等功能,推动学生学籍、学业等信息与就业信息协同共享。

未来,大足区还将推动区域“一卡通”协同发展,深化拓展川渝居民服务“一卡通”创新场景,加强数据互认共享、业务协调联动,探索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川渝居民服务“一卡通”。

(掌上大足记者 毛双 实习生 宾振宇)

来源: 掌上大足  
编辑: 吴志杰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