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六星同台 大足智慧旅游建设“大步走”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1-20 12:06

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文旅,不断拓展智慧旅游服务品种,大足区已经走在行业前列。

11月15日,2024年重庆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当天,大足旅游最新形象代言人、AI数字人“小笛”首次亮相,立即引起万众关注。不仅“小笛”人气高,VR体验项目“无面之神”也正式进驻大足石刻博物馆,立刻获得游客追捧。

截至目前,大足石刻数字文旅产品已经形成了“六星同台”的局面:AI数字人“小笛”、特种电影4K《天下大足》与8K《大足石刻》、VR《无面之神》、“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区、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大足石刻文创AI大模型设计平台。

对于游客来说,借助数字技术,欣赏大足石刻、品读大足石刻文化,“亲临现场”已然不再是唯一的具有真实感的方式。

01
持续丰富游客智慧旅游体

“大足石刻造像众多,现场根本看不完,也看得不细致,有的太远了还看得不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在线欣赏大足石刻呢?而且突破寻常的视角限制?”

多年以来,来大足石刻旅游的人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游客有期待,大足快行动。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全面更新鲜的旅游体验,大足区近年来搭乘数字技术快车,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文旅产品,引领游客重新认识大足石刻造像,深刻理解大足石刻文化,沉浸式体验大足石刻旅游,甚至参与大足石刻文创产品开发,让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便捷、更畅快、更多样、更尽兴。

特种电影4K《天下大足》与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创新了大足石刻的讲解方式,讲述了大足石刻的起源和主要造像的艺术特点,让游客跨越千年,眼看奇观,如临其境,放飞了观众的想象力。

“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区与大足石刻数字博物馆,都是数字化呈现大足石刻景区面貌的产品,游客借助它们,能以俯瞰、远眺、近看等方式,对大足石刻景区进行360度的观察,可谓拥有了“上帝视角”,实现对大足石刻的“面面观”。

大足石刻文创AI大模型设计平台让游客与文创企业互动,携手打造文创作品。当游客在平台上设计出个性化的大足石刻文创作品,位于大足石刻文创园的企业根据游客设计生产文创产品,让游客有了私人定制的专属文创体验。

VR《无面之神》让游客移步换景,进入大足石刻的各种场景,参与历史上大足石刻的雕刻过程,感受景区的恢宏与匠心。“我们用全景扫描和3D建模的方式,把大足石刻的壮丽场景和劳动人民的生产方式置入VR头显里面,VR头显具有空间定位和实时渲染效果,将虚拟和现实实时结合。这种科技赋能的方式,把文物活化,让大足石刻得到永生和永存。体验了大足石刻全景VR,将会有更多的人去景仰它、保护它、传承它。”《无面之神》制作人喻千珊告诉记者。

AI数字人“小笛”是最新的大足旅游形象代言人,大足石刻经典造像“吹笛女”是“小笛”的造型模特,“小笛”将以机器人、文创等方式出现,与游客对话,参与游客生活,为游客的大足之旅增添无穷趣味性和超预期回应。

02
数字技术与“大足学”有机结合

数学技术赋能智慧旅游,一个重要的效果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大足学的有机结合,让大足学研究成果更便捷地应用于旅游服务之中,让游客受惠。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前,讲解员介绍大足石刻造像,即便指手画脚,口沫横飞,讲得再生动形象,多数游客的代入感、沉浸感总是不够深入。

现在通过让大足石刻造像活起来的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观众能清楚地看到六道轮回图从静态变成了六道转动的动态场景,立刻对六道轮回有了直观的认知。实体的牧牛图部分石像有些风化严重,现在电影里的石像形象更完整,而且用特效线条串联起来,观众能瞬间明白以牛喻心,从小我、大我到无我的精神境界的变化。

除了吹笛女手上的弓笛,大足石刻里面还有多少种现代不常见的乐器?大足石刻碑文中有很多读不出来的怪字,它们有着什么意思,藏着哪些历史密码?大足石刻文物修复过程中,有哪些创新的技术?

当好奇心强、富有好学精神的游客提出这些疑问,相信资深老练的讲解员也未必能够全面、透彻地一一解答。而在不久的未来,虚拟的AI数字人、大足旅游形象代言人“小笛”,兴许能给出游客满意的答案。

聚焦大足石刻文化的“大足学”研究工作一直在推进,如何让最新的学术成果运用在大足石刻旅游服务中,是一个难题。有了“小笛”,这些难题将迎刃而解——只需要将最新的大足学研究成果输入“小笛”大脑中,“小笛”就能知无不言,进行各种知识讲解,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图片、视频、图表、音乐等多种方式,让知识传播可视化、多媒体化,让游客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

“就游客的体验感知来说,希望‘小笛’能够比最专业的讲解员讲得还要生动,更加具有针对性,让不同知识水准的游客都能获得由浅入深的知识,乃至与‘小笛’进行心灵对话,探讨生命的价值,让这场旅游更走心,在大足石刻景区获得思想启迪。”重庆中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宵对“小笛”的智慧旅游应用能力倍感期待。

可以预见,当“大足学”遇上数字技术,受益的一定不只是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的游客。

来源: 大足融媒体中心  
编辑: 吴志杰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