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文博行业翘楚加入!大足石刻研究院:“柔性引才”成为文物保护“硬支撑”

2024-06-06 08:26

▲大足石刻研究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签约仪式现场

日前,一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签约仪式在大足石刻研究院举行,包括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郭相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克忠、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崇峰、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王金华、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董华锋等7名文博行业翘楚的加入,将为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工作注入强劲活力。

“我院始终坚持‘人才强院’发展战略。”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工作求新、求变、求突破的一项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大足石刻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培育、科研水平大力提升,助推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从而推动大足石刻保护与研究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塔尖”人才紧缺

2019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升格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直属、委托大足区管理的副厅级事业单位。2021年,重庆市科技局将大足石刻研究院纳入科研单位序列管理。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等11个市级部门和大足区政府联合印发《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实施方案》,为大足石刻保护研究传承利用及大足石刻研究院机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大足石刻研究院有在编人员12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7人。

“‘塔尖’人才尤其紧缺。”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直言,该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面临高层次人才占比不高,缺乏高端杰出类人才及领军人才;学科配备不全,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文物修复、社科研究、数字化技术、高层次管理、文创设计、营销推广等专业性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等方面的问题。

深化人才强院战略

面对人才问题,大足石刻研究院制订出台了《大足石刻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

据统计,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引进地质学、化学、艺术学等硕士研究生10名,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与重庆大学、市地勘局联合培养进站博士后1名。

大足石刻研究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的深度广度,与乐山大佛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安岳石窟研究院等签订川渝合作协议;与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签订科教融创发展协议;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签订科教融合创新发展合作协议;选派年轻干部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市、区级部门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干部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目前,大足石刻研究院培养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先进工作者”2人,原重庆英才计划支持者3人、“大足英才”3人,42人获重庆(大足)英才服务卡。

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大足石刻研究院将充分利用人才政策,有重点分步骤地引进各类人才;坚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人才队伍的持续培养和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该院还将持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打造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区域中心,为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打好基础,形成示范和辐射效应。

(张玮)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