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来了!渝中区促进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这样干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15 12:13

日前,渝中区正式印发《渝中区促进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行动方案》内容解读如下:


制定背景和依据

2024年7月27日,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渝府发〔2024〕18 号),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渝中区是重庆高端商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在区汇集德勤、安永、戴德梁行、外企德科、中冶赛迪、中煤科工、上海中联等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160余家,增加值占全区GDP9%,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亦是全区打造“4311”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保持渝中专业服务业先发优势,需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高质量推进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建设。

制定过程

前期,区产业发展促进局根据《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参考市级相关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多次向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发送征求意见稿等方式推进行动方案起草、完善。

参考市级相关产业发展规划10余份,借鉴20余处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累计组织召开会议10余场次,征求部门、企业、专家意见建议70余条次。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区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届区委第143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努力,全区专业服务业门类更加完备,国内外知名机构数量全市领先,高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半径持续扩大,全国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资深专家、学者大量云集,具有全国较大影响力的“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到2027年,全区专业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90亿元,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保持在9%水平;规模以上专业服务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70家;规模以上专业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力争超500亿元,年均增长10%。

适用范围

本区行政区域内所有专业服务机构,涵盖会计审计、法律、人力资源、工程技术与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用服务、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房地产顾问、保险中介十大细分领域。

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三项工作举措:

一是聚焦“八大”关键领域,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工程技术与设计领域,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和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军企业,引导企业由单一施工向“投建运一体化”模式转型。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支持本土领军企业沿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一核多极”服务网络,力争形成服务半径覆盖云贵川三省的产业辐射圈。会计审计领域,引导事务所积极拓展并购重组、融资发债、破产管理等业务新领域,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升执业质量。法律服务领域,高起点打造西部法律服务标杆示范区,大力发展公证、仲裁、调解、鉴定等业务。知识产权服务领域,加速发展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代理服务,推进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积极拓展软件及通信服务、生态环境、医疗卫生医药器械等新兴检测领域,做强检验检测产业。信用服务领域,优化信用服务产品供给,加快信用服务全产业链布局。咨询服务领域,支持本土咨询机构与国外咨询机构通过合资合作、海外并购、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开拓市外、跨国咨询业务。

二是加快“四大”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专业服务“新高地”。建设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重庆中央法务区)方面,重点围绕渝中全域“一心两片多点”完善功能布局,新落户5家以上金融法治机构,聚集相关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约5000人,初步建成西部领先、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法治平台。建设重庆市高端会计服务示范中心方面,依托企业天地2—8号楼、重庆陆海国际中心等载体,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向全国性事务所发展,梯度吸引“专精特”中小型事务所及同一管理平台的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力争2027年该区域会计服务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建设黄花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方面,依托中冶赛迪创意大厦、市设计院办公大楼、科协大厦等载体,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构建名企汇集、上下贯通、集约集聚的建筑全产业链,大力发展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工业软件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2027年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30亿元。建设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方面,争创以解放碑CBD为核心、辐射渝中全域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数字化、协同化、开放化、规范化“五化”发展,支持设立海外人力资源工作站等人力资源服务平台10家以上。

三是实施“九大”专项行动,持续构筑竞争“新优势”。开展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特色楼宇打造行动、政策矩阵构筑行动、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数字增效赋能行动、企业“千帆远航”行动、跨行业融合发展行动、精英人才引育行动、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九大”专项行动,保持渝中专业服务业先发优势,高质量推进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建设。

核心政策问答

1.为什么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2024年7月27日,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渝府发〔2024〕18 号),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各领域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为抓好工作落实,需要压实责任、务实举措、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三是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渝中区是重庆高端商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在区汇集国内外知名专业服务机构160余家,增加值占全区GDP9%左右,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亦是全区打造“4311”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保持渝中专业服务业先发优势,高质量推进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建设,需要理顺思路、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

2.开展政策矩阵构筑行动具体指什么内容?

《行动方案》中所提及的开展政策矩阵构筑行动,指的是区产业发展促进局正在牵头谋划专业服务业专项扶持政策,拟从项目建设、发展奖励、信息化转型、办会办展、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不断提升财政助力产业发展政策效能。同时,还要推动完善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系列配套政策、专业服务业特色楼宇配套政策,建立和落实质量认证激励政策。

3.开展精英人才引育行动主要培育哪些方面的人才?

《行动方案》指出,到2027年,新引进注册会计师200名以上、涉外法律服务人才15名以上、专利代理师10名以上,培育全国勘察设计大师2名以上、渝中区高层次人才50名以上,全区专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突破2.5万人。

4.《行动方案》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有什么具体措施?

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具体涉及:优化市场准入服务,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准入登记制度,推进“证照联办”集成化办理,全面强化政务服务数字赋能。助推“全渝数智法院”建设,健全法院与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商业纠纷解决效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消除招标投标过程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促进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持续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实常态化“三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市场主体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5.《行动方案》后续执行情况有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服务业发展工作专班,健全产业提质增效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加强党建引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建立党组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打造党建亮点,深入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三是加强财政、人才、诉求解决等保障服务。四是加强监测评估,开展行动方案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总结评估,做好行业发展形势分析;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实施效果好、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和创新举措,讲好渝中故事,发出渝中声音,不断提升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知名度、影响力。

专家视角

重庆市渝中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局长田野表示:2024年7月27日,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 年)》(渝府发〔2024〕18 号),要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融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渝中区专业服务业门类齐全、品牌机构云集、营商环境优质、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好专业服务业既是首善之区的责任担当,也是渝中区落实全市战略部署、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渝中区将聚焦“八大”关键领域、加快“四大”园区建设、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促进全区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力争三年内,将渝中区打造为具有全国较大影响力的“西部高端专业服务中心”。

咨询渠道

《渝中区促进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产业发展促进局负责解读。

联系人:戴理强

联系电话:023-63760361

来源: 重庆渝中  
编辑: 吴志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