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让“百鸟来栖”促“万客来游”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4-21 07:14

仲春时节,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江岸上演着生态奇观:156种候鸟在长江两岸的林泽间振翅飞翔。其中,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三年来此越冬。南北滨江路上,市民和游客竞相给鸟儿投喂面包,各地摄影爱好者携“长枪短炮”来此拍鸟,这一幕幕景象正悄然改写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这座江城向世界递出的不仅有生态答卷,更有解码绿水青山价值转化的三峡样本。

长江三峡,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承载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战略使命。近年来,万州积极构筑生态廊道,万州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4%,湿地保护率跃升至78%。通过对21条重要次级河流实施全域治理、人工增殖放流、长江十年禁渔,长江万州段的鱼类资源显著恢复,专家预测这片水域有望成为一个“超级鱼塘”。

青山绿水和鱼群吸引了“百鸟来栖”: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的候鸟白鹭,如今常年栖息万州,成为“留鸟”;被称为“自然环境评价师”的冬候鸟红嘴鸥,将平湖江岸当成南迁的“驿站”;数百只苍鹭在城市中心的天仙湖筑巢育雏;红腹锦鸡大摇大摆在城郊马路上散步。监测显示,三峡库区已然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新的“服务区”。

鸟类用翅膀投票的结果,往往比任何环境测评都更具说服力。而游客则选择用脚投票。

在南北滨江路上,各地游客用蛋糕、面包吸引成群的红嘴鸥。全国各地的摄影师,来此拍摄鸟儿翱翔、觅食、戏水的优雅身姿。江上航行的船队、两岸的高楼长街都成了万物竞生的背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当观鸟、拍鸟逐渐成为全国文旅新热潮,当青岛栈桥的海鸥经济、昆明滇池的红嘴鸥IP成为城市名片,万州正努力推动“鸟经济”的深度开发:在江边建成了白鹭湾公园,在消落带的树林布置人工鸟巢,在滨江大道景观带“开窗”,设置外挑的观景台,吸引游客在观赏山水的同时,赏鸟、喂鸟、拍鸟,亲近自然。

这场生态答卷和发展命题的考试,考验着万州人的智慧。未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从生态角度,比如构建鸟类迁徙廊道和观测保护站,在重点区域布设AI摄像头与声纹识别设备,实时监测鸟类迁徙数据;比如进一步结合三峡平湖旅游区的水域与陆地资源,划定生态敏感区,帮助其繁衍;比如引导居民和游客正确投喂,帮助更多鸟类生存。

从文旅发展角度,则有更多文章:比如构建“观鸟+”产业链,提供专业望远镜租赁服务、健康环保的鸟类食物,满足游客需求;比如鼓励学生、志愿者、村民、环保志愿者参与生态讲解员培训,发展“观鸟导览+文旅”复合业态;比如用摄影与艺术赋能,开展“三峡鸟类摄影大赛”,形成“摄影+生态”效应……

记者:付作侨

总之,唯有在生态保护中创新,在文旅融合中突破,方能将“飞鸟入画”的动态之美更好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能之劲。

让鸟儿的振翅化作城市腾飞的动力,努力探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每个三峡人都是答卷人。

来源: 看万州  
编辑: 吴志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