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酷热天气何时休? 气象专家:九月二日左右或可缓解
2024-08-28 08:05
近段时间,太阳仿佛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平湖大地。尽管末伏的尾巴已经远去,然而,万州暑气却依然“咄咄逼人”。
8月27日,万州区气象局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7日13:00-19:00,高笋塘街道、太龙镇、钟鼓楼街道等28个乡镇街道,日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这已经是万州连续第七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森林防灭火形势复杂严峻,市民和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
面对高温“炙烤”,大家不禁想问:这段时间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酷热难当的天气究竟何时结束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气象专家。
酷热天气或在9月2日左右缓解
“形成这次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大陆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连通,高压系统长期控制川渝地区,容易导致晴朗少云的天气,从而使地面温度迅速升高,因此白天气温较高。”万州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袁久坤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加之重庆地区处于四川盆地的低海拔,受四川盆地特殊的山地河谷地形影响,容易出现超过40℃的高温天气。
大家发现,今年万州8月下旬出伏后才开始酷热。是什么原因导致高温天气滞后的呢?气象专家指出,不同年份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和强度会有所不同。例如,2022年的高温天气在8月初开始并持续整个8月,而今年的高温则集中在8月中下旬,这跟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有关。虽然已经出伏,但整个重庆地区的高温天气仍然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强力控制。副热带高压的强势控制使得大气下沉运动增强,云层减少,太阳辐射强烈,导致地表温度持续升高。
时光飞逝,转眼就要到九月了,那么,40℃以上的高温天气究竟要持续到何时呢?袁久坤表示,未来几天副热带高压的表现,将决定酷暑天气何时结束。预计未来几天,万州仍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城市站气温达到41℃,这样的高温天气,或将一直持续到9月2日左右。请大家做好防中暑、防溺水等措施,注意防范持续性高温天气对森林防火、能源供应、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产生的不利影响。
劳动者请收好这份防护指南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给高温作业下的劳动者带来不小挑战,如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巡线巡检等人群。那么,在“热辣滚烫”的日子里,高温下的劳动者们应如何保护好自身健康安全呢?这份高温劳动防护指南请收好。
高温作业前,做好个体防护很重要。作业人员应根据户外工作的特点,正确选择并穿戴防护手套、安全鞋、防护眼镜、面罩、工作帽等个体防护用品。劳动者的防护眼镜、面罩、工作帽等应具有抗冲击、防紫外线等功能;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浅色、宽大的服装为宜。
与此同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关注气温变化,了解高温天气注意事项及作业时间要求。当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此外,高温下的劳动者要保持规律起居,保证充足休息,睡眠时应避免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直吹。因为只有规律充足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职业性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
哪些人不适宜从事高温天气作业呢?凡有心血管、呼吸、中枢神经、消化和内分泌等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者,过敏性皮肤瘢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适宜从事高温作业。
高温下防暑防病有妙招
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还增加了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风险。据专家介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体温调节失衡、水盐代谢紊乱等问题,从而引发中暑、热射病等严重后果。因此,市民在高温天气下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自身安全。
减少户外活动。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一阳光最为强烈、气温最高的时段外出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
增加饮水量。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汗,流失大量水分。市民应比平时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2000毫升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等。定时饮水,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水中毒。
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富含水分和维生素,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水分。适量摄入清淡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关注健康信号。如果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防范疾病传播。高温天气下,病毒、细菌及蚊、蜱等病媒生物繁殖活跃,市民要注意防范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登革热等传染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防蚊蝇,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高温挑战,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