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小产业 助推“沿河”振兴 重庆文理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富民实践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4-06-16 14:45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自2023年6月以来,重庆文理学院派驻重庆武隆区土地乡沿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唐洪辉,带领团队拓宽思路,并积极主动作为,依山就势打造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用村级小产业撬动全村大发展,不断夯实乡村全面振兴根基。

沿河村位于武隆区东北片,距离城区60公里,耕地面积8552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835户2759人,属市级贫困村。

▲在沿河村梨子树村民小组召开户长会,发动村民种植油菜

驻村工作队到位后,实地走访考察,针对传统产业增收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和人才短缺等现实问题,与沿河村支“两委”共同确定了“党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第一抓手”的强村富民工作思路,在确保生猪养殖、银杏种植等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利用油菜生长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确定以“冬闲田种植油菜”作为全村产业提质增效的突破口。

▲向群众发放油菜种子

驻村工作队还以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次宣传油菜种植的成本及后期收购政策,带动村民以“连片种植”发展油菜产业,全村种植规模达650余亩。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蔡家林与土地乡人民政府乡长钱鹏共同为沿河村榨油坊剪彩

作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洪辉向派出单位重庆文理学院争取资金5万元,购置一台全自动榨油机;武隆区司法局派驻的驻村工作团队队员田勇与武隆区农业农村委沟通协调,争取油菜种,免费发放给农户。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奔走、全力推动下,沿河村榨油坊于2024年4月26日剪彩,6月7日正式对外营业。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党建+”产业发展,采取“党组织+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按照“种、产、销”的思路,深挖“油菜”产业链,油菜收获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定点收购、榨油,并进行包装出售,实现了从种植、管理到产品(菜籽油)销售环环相扣,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

▲进入盛花期的油菜

据悉,当地油菜花期为12月底至次年4月初,为中蜂繁蜂期提供蜜源,截止到今年6月,沿河村中蜂由去年的800余群增加到1300余群。

当前,沿河村油菜籽每亩产量在200斤左右,2024年共发展油菜650余亩,惠及8个农业社212户,预计户均增收2700元。

▲土地乡人民政府乡长钱鹏向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蔡家林赠送锦旗

选对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驻村工作队持续为农业增产、集体创收、农民增收“保驾护航”,坚持依山就势,在全村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全面开花”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唐洪辉 肖凤英)

编辑: 张砾丹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