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官阳镇:精细管护贝母田 特色产业促增收
2025-06-03 14:44
走进官阳镇雪马村的高山贝母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几名工人正分散在田间,有的弯腰除草,有的仔细检查叶片病虫害情况。眼下正值贝母生长关键期,科学管护直接关系到药材的品质与产量,村民们丝毫不敢懈怠。
“我们种植的太白贝母是道地药材,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 基地负责人肖光艳蹲在地头,轻轻拨开一株贝母的叶片说道,“这个时节既要保证充足光照,又要控制好湿度,除草、防病一样都不能马虎。” 据他介绍,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管护。每天清晨,工人们都会根据天气情况调整作业内容,确保每一株贝母都能得到精心照料。
太白贝母作为名贵中药材,经济价值十分可观。肖光艳算了一笔账:单株贝母最多可结7个果荚,每个果荚市场价4元;地下鳞茎作为主要药用部分,每斤售价高达400元。基地里这片10亩的贝母已经生长了6个年头,预计6月底即可采挖,按照当前长势测算,亩产值有望突破50万元。
“再坚持半个月的精细管护,就能迎来丰收季。到时候全国各地药商都会上门收购,我们的好药材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望着长势喜人的贝母田,肖光艳充满信心。
近年来,官阳镇立足高山气候优势,通过统一供种、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等措施,重点培育特色中药材产业1.1万余亩,其中独活3500亩、淫羊藿2300亩、贝母400亩、石菖蒲500亩、冬花600亩,薄荷、大黄、牛膝、党参等4200亩,中药材产值预计达6900万元。下一步,该镇还将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产地初加工车间,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小小中药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