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无人机+人工”,新的水稻赶花“打开方式”来啦!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7-24 07:07

时值盛夏

在崇龛镇石庙村的

“稻油”轮作制种模式试验基地

图片

水稻父本和水稻母本按序间种

犹如一张巨型绿毯铺展在田野上

微风拂过,稻浪翻滚

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

图片

田间地头

无人机在稻田上空来回穿梭

随着旋翼高速旋转产生的下沉气流

父本植株的花粉被精准扬起

均匀地飘散到周边的母本植株上

并完成授粉

图片

就现有基地制种规模而言

单台无人机

日均作业面积可达50亩

是传统人工授粉的10倍以上

水稻结实率

比人工“赶花”结实率

高5%-10%

除了无人机授粉外

对于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的区域

仍大多保留传统人工授粉方式

图片图片

据了解,扬花授粉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关键环节,对时间和技术要求极高,一定要抢抓最适宜的气温、湿度。制种基地采用无人机与人工协调“赶花”授粉模式,既保证了杂交水稻制种扬花授粉的精准度,也实现了水稻制种产量1+1>2的效果。

作为农业大区,潼南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39.3万亩,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潼南首次探索开展水稻与油菜轮作双制种模式试验示范,通过科学安排茬口,力求实现全区制种区域水稻和油菜杂交种子双丰收。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科技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攻关花期调控、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

来源: 潼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詹米璐   审核: 胡东强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