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青竹荟 海创涪江”海归青年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2024-06-21 16:09

6月20日,“青竹荟 海创涪江”海归青年创新论坛在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19栋路演厅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潼南“青竹荟”青年人才工作品牌,聚力整合全国留学归国青年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作用,通过产才交流、主题分享、圆桌对话等活动内容,充分发挥海归青年人才的专业优势,为成渝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为潼南经济发展建设添活力增动力。

▲活动合影

活动上,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喻春喜致辞表示,海归青年是链接海内外的外交生力军、建言献策的智囊团、走向国际化的先行者。重庆市欧美同学会始终秉持对海归青年成长与发展的深切关怀与支持,多措并举营造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期待全国海归人才聚集重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喻春喜致辞

在主题分享环节,现场海外嘉宾围绕中俄经贸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发展机遇、时尚品牌创新等主题作分享,为成渝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潼南创新发展汇智聚力。

康健颖围绕“中俄经贸中的潼南发展机遇”主题,从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中俄贸易合作发展历程、中俄经贸合作的显著特点与趋势、促进中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分享,为潼南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下,深化能源、科技、农业等重点合作领域建设,把握跨境电商、绿色经济等中俄经贸合作风口,促进潼南与俄国经济输出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给出思路建议。

▲康健颖做“中俄经贸中的潼南发展机遇”主题分享

苏泓宇从西陆海新通道概况、重庆进出口现状、企业的发展方向等三方面,探讨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他谈到,企业想要实现国际资源流通,应以国际需求为抓手,深入了解原材料进口、食品加工、现代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四大领域,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苏泓宇做“西部陆海新通道大战略下的企业机遇与发展”主题分享

浦奕柳围绕“时尚品牌创新看创业成功路径”主题,从创业路径、品牌塑造、落地推广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创业品牌打造的全过程,为现场海归青年提供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时尚品牌的视听盛宴。她强调,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要有独特的产品和定位,更要能够传达出深刻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浦奕柳做“时尚品牌创新看创业成功路径”主题分享

郑王宇从全球化投创发展视角对“全球化创投环境与潼南创新发展机遇”进行主题分享,指出在国际贸易不断深化下,海归创业者在让业务产生现金流外,还要管理资本,寻找跨境机遇,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

▲郑王宇做“全球化创投环境与潼南创新发展机遇”主题分享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海外嘉宾们以“国际贸易环境下青年发展机遇”为题进行热烈讨论,以自身创业经验现场解答在国际贸易新格局下,海归青年把握创业新机遇的关键,以及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策略。嘉宾们指出,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不仅是国际贸易相互依存提升,更是青年携手共进,迈向国际融合发展的大机遇。

▲“国际贸易环境下青年发展机遇”主题圆桌论坛

“青竹荟 海创涪江”创新论坛活动聚焦海归青年人才交流与招引,致力于为海归青年搭建分享创业经验、交流研讨的对话平台,将持续坚持以青竹荟为潼南海归青年主要服务平台,协同全国欧美同学会聚集更多的海归青年,交流更多的创业发展机遇,为潼南经济产业发展释放创新活力,持续推动潼南国际化建设发展。

重庆欧美同学会理事、潼南区欧美同学会会长叶森表示,下一步,区欧美同学会将以海归校友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举办系列活动,厚植海归人才成长沃土,努力打造潼南海归创新创业最优生态圈,深度挖掘海归校友资源,谱写海归校友经济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铺赛道、建平台、设擂台,引领海归人才用新视野新眼光看待潼南,邀请海归人才多到潼南考察交流,深入了解潼南、关注潼南、推介潼南,让海归人才创新有空间、事业能出彩。

(陈梅)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