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让更多农户“富脑袋”带动“富口袋”

2024-06-07 11:36

潼南涪琼两江横贯,农业发展条件独特、优势明显,是重庆农业大区、川渝核心保供基地、全球顶级柠檬产区,拥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近30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正加快建设重庆市唯一的农业科技城,享有“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生态小龙虾之乡”美誉。柠檬、蔬菜、油菜等农产品面积和产量常年位居全市第一,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75亿元、65亿元和30亿元。2023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75元,增长6.2%,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近年来,潼南紧紧围绕“一高地、三集群、三平台、四名片”,着力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争当重庆市乃至国家乡村振兴排头兵。

初夏时节,细雨如烟织,绿色覆盖着原野,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图呈现在眼前,民谚有云“春争日,夏争时”。从小满到芒种,这也是农人最忙的时候。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组织210余名农技人员、产业村支书和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人才分赴一线指导夏管。

“排水、营养、水分都很充足,如果后期采用环割技术,合理修枝,改善果子的通风和光照条件,挂果率就自然提升了。”在塘坝镇的一片柑橘种植园里,龙珠社区产业村支书张玉正带领着专家团队为种植户陈建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农户增收。

张玉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三区科技人才,主要从事传统发酵食品品质控制与标准化生产研究,2023年被聘任为塘坝镇龙珠社区产业村支书。在担任产业村支书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张玉立足专业、扎根沃土,深入了解龙珠社区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对接种养殖户,同时依托高校平台,针对社区产业特点梳理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龙珠社区依靠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培育出了重庆龙珠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4家新型经营主体,栽种有花椒、柠檬、西瓜、砂糖橘以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4000余亩,养殖小龙虾等生态渔业900余亩。柑橘种植户陈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种植砂糖橘已有7年,但由于缺乏技术,果树虽枝繁叶茂,但挂果率却不高,加上信息渠道的不畅,没有请到合适的种植专家帮忙分析原因,导致年年亏损。

“产业有了,规模有了,缺了技术可不行。”张玉告诉记者,产业发展和农户自耕自收完全是两个概念,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细节有很多,各个种养殖户在技术技能和信息渠道上的参差不齐,就导致了哪怕是丰收,效益却不见提高的情况发生。

“张教授给我们做了技术指导,今年的砂糖橘和往年相比,长势还是不错,果子也大,成本降低了。”龙珠社区柑橘种植户陈建说,张玉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经常到果园实地了解情况分析原因,还邀请西南大学柑橘种植的专家团队前来免费指导,帮助他实现增产增收。

在龙珠社区,像陈建这样免费享受到专家培训的种养殖户还有很多。除了帮助种养殖户分析低产原因,实现增产,张玉还会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不定期将大学课堂搬进社区,解决一些与农产品贮藏加工相关的专业问题,做好一产向二产发展的引导。

“柠檬在丰收的时候,部分无法及时运输,都会存储在冻库里,同时也导致了柠檬品质的下降,拉低产品的价格。”龙珠社区柠檬种植户王依前介绍,张玉针对潼南蔬菜、柠檬等特色农产品所培训的保鲜技术非常实用,也相信在她的指导下,种植户的收益会更好。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张玉就如同那初夏的细雨一般,温柔且及时,将专业所长与产业特点相结合,开展村级产业规划,落实产业发展措施,做好产业技术服务,促进产品产销对接,当好一名乡村振兴排头兵,为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陈俊霖 李旭 谭兆涛)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