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吴崇顺:用镜头记录时代发展
2024-10-01 11:04
国庆小长假期间,一场名为“新重庆、新地标、新活力”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云展,在新重庆客户端展出。其中,摄影师吴崇顺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十组个性鲜明的纪实摄影作品与沙坪坝区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既有《中欧班列又出发》《赛力斯 重庆的骄傲与荣光》等宏大的时代叙事,更有《冠军是怎样练成的》和《五彩缤纷 梦在飞扬》等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这些作品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观众的积极评价。
今年80岁的吴崇顺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沙坪坝区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摄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吴崇顺于1960年到沙坪坝工作,是制药三厂(现西南药业)的一名技术骨干,从那个时候开始,吴崇顺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用相机记录沙坪坝的城市之变,60多年来从未间断,是沙坪坝区发展变化的深度记录者。
新生的工业 记录产业向新巨变
“我是1965年的时候调到制药三厂也就是后来的西南药业担任技术员,深刻感受到我国制药工艺和生产技术的飞跃。”吴崇顺告诉记者,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无菌车间,制药像做面包一样,这边在做片剂,隔一层纱窗另一边就在做注射液,技术还比较落后。“就拿药用玻璃管来说,我们那个时候还停留在人工吹玻璃的条件,就是在玻璃加热到质地较软的时候,通过工人对玻璃管吹气使其延长,一般可延伸至十多米,然后再从中取用规格合适的管子进行加工。”吴崇顺回忆。
1992年,制药三厂更名为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并入太极集团,成为太极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西南药业作为地区产业发展的实体见证,既传承了历史记忆,又串联起企业和城市共同发展壮大。如今,华丽蜕变的西南药业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麻醉药品定点生产企业,重庆市首批智能工厂。去年11月,国药太极西南医药产业基地正式奠基,标志着产能的新突破,开启西南药业发展新征程。
“作为西南地区老牌工业城市,特钢与西南药业,这是独属于沙坪坝区产业发展的烙印。”吴崇顺告诉记者,重庆特殊钢厂沿江而建,范围之大从沙坪坝金碧街一直延伸到双碑大桥附近,包含原24兵工厂、2307信箱厂,曾被称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如今,特钢厂老厂房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优秀历史建筑。“鼎盛时期,特钢厂员工上万人,加上家属,总共有两三万人生活在这里,除了工厂,还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甚至还有游乐园。值得一提的是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工人俱乐部,曾经用于召开职工大会、放映电影、儿童节的文艺演出等,承载着老特钢人的美好记忆。”吴崇顺结合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为记者描述那个年代的工业辉煌。
上世纪80年代,沙坪坝区共有工业企业320个。重庆钟表工业公司、嘉陵摩托车生产联合体、三峡电扇生产联合体等经济联合体相继成立,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到1985年,全区工业企业达到473家,工业总产值达256890万元,比1980年增长77.51%。时至今日,嘉陵厂已经迁离,特钢厂已不复存在,老厂区大片厂房也已拆除,只在吴崇顺的照片里留下了当年人声鼎沸的工业记忆。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崛起,沙坪坝区工业经济正在提档升级和加速转型。小康工业(如今的赛力斯集团)抢抓机遇,坚持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自我革新、转型升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重庆走向全国,再到全世界,成为“重庆造”新能源汽车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是拍摄于沙坪坝区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生产现场热火朝天,数百台机械手臂不停挥舞,一辆辆崭新的AITO问界车型接连下线,最高日产能达到1000多辆。”吴崇顺向记者介绍,今年4月,沙坪坝区文联组织4名骨干摄影师走进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总装车间,用镜头聚焦生产一线,记录沙坪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珍贵缩影、精彩瞬间。
“这么大一座工厂,拥有超过3000台机器人在协同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自动化率高达100%。操作轨道上各类AGV小车来往穿梭、机械手上下翻转,几十秒就可以下线一台新车,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中国速度’。”吴崇顺表示,通过近距离感受智能制造之美,发挥摄影专业技巧,以独特的视角,捕捉每一个精彩画面,定格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珍贵影像。“绿色化、智能化新优势加快塑造,新技术新产业与节能降碳、数字转型大势密切联动,我觉得非常幸福,能够在这几十年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下受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沙坪坝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
城市的变迁 定格人民美好生活
国庆假期,磁器口古镇游人如织。游客们踏上斑驳的石板老街,古镇横街两旁做工精美的浮雕引人夺目,古巷、古祠堂和散落其间的众多商宅、民居、寺庙等古建筑,处处保留明清时代的历史风貌。“磁器口历来为商业重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更是吸引过郭沫若、徐悲鸿等22位名人前来这里生活、工作。1958年因码头迁移,古镇日渐衰落,直到1998年开始打造旅游景区,才恢复往日热闹的情景。”吴崇顺告诉记者。
“聚森茂原为磁器口酱油铺的店名,有上百年历史。曾经的幸福街也是人气非常旺,白天各种商铺、茶馆云集,小吃摊摊吆喝汇聚,卖“烧腊”、糕点、冰粉凉虾、豆花饭的店铺热闹非凡。”翻着一张张老照片,吴崇顺对古镇当年的热闹景象依旧记忆犹新。如今,古镇打造一新的境界片区将磁器口横街、聚森茂正街和幸福街等老巷的斑驳与现代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进行巧妙融合。曾经满是破败居民楼的磁器口后街片区已经焕然一新,成为广大汉服爱好者举办活动的消费新场景。
“80年代,沙坪坝只有两路电车,一路从沙坪坝到解放碑,一路从杨家坪到沙坪坝,上车的位置就在树人小学对面,你看那个时候的房子都是青砖盖的,我的第一台相机就是在沙坪坝文具店买的,7块钱一台,也就是现在王府井那栋楼。”吴崇顺指着老照片告诉记者,80年代的沙坪坝双巷子(现南开步行街),是繁华和开放的代表,当时的中共沙坪坝区委办公大楼就位于双巷子六号。“现在提到水果批发市场,大家可能会想到江津双福,再老一点的人晓得菜园坝,但是你晓不晓得重庆第一个水果批发市场在哪里?在我们沙坪坝。”翻着一张张老照片,吴崇顺向记者讲述那个年代的城市生活。双巷子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为市场经济试验先行者,不仅率先成立了重庆第一个水果批发市场,还一跃成为川东地区最大的水果集散地。
“1988年,一座高83米共26层的酒店在双巷子拔地而起直升云端,当时的重庆大酒店以高出解放碑59米的成绩,成为重庆高楼之冠,和周围低矮的平房相比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吴崇顺告诉记者。如今,重庆大酒店依然矗立在三峡广场的核心位置。“2002年三峡广场建成,在商圈核心地段仿造三峡大坝建起了一座微景观,第二年还可以看水幕电影,周围读书的年轻人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赶去占位置,也是那个年代惬意的城市生活。”吴崇顺回忆。
“现在,换新蝶变的沙坪坝火车站被现代化的龙湖光年大厦簇拥,动车取代了绿皮火车从金沙天街驶向远方,无数高楼大厦围绕商圈拔地而起,曾经的双巷子,早已成为现代化的商圈综合体。”三峡广场商圈可以说是重庆商圈商贸发展的缩影,它见证着沙坪坝城市的发展,积淀着深沉的人文与人气,成为几代人心中重要的城市记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年以来,吴崇顺已经在全市进行了超过100场公益摄影讲座,将60多年来沧桑巨变,通过图片的方式向更多人分享,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有现在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吴崇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养成了出门就要带上相机的习惯,每时每刻记录身边的变化。对吴崇顺而言,摄影就是“用时间揭示常理,用镜头反映现实”。跨越60余年,一张张照片定格历史,也讲述着不断向前的生活。年过80,他的梦想依旧:“作为摄影师,只要还拿得动相机,就会一直拍下去!”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