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网格“微力量”托起民生“大福祉”

2024-06-22 10:51

“上午才在群里反映楼下路灯昏暗的问题,没想到晚上回家就发现已换了新路灯,网格员给力!”近日,居民吴昌国在网格群里点赞道。

群众有呼声,网格见行动。这便是沙坪坝区深入开展“双网格”工作的生动写照。

事实上,自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沙坪坝区坚持党建统领,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网络综合治理相融合、基层矛盾化解和服务群众相结合,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见新效,用网格“微力量”,托起民生“大福祉”。

便民服务线上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各位居民,2024年上半年营养补贴将于6月1日开始办理,户籍在本社区的80岁老人如不能前往,请按模板照相发我或让子女转发我。”5月31日,石井坡街道光荣坡社区低保员黎巧在群里发布公告,第二天便收到了30余户居民的线上资料提交。截至6月20日,群内的230户居民全部办理完结,服务效率较传统线下办理模式提高了50%以上。居民付大芬不由得感慨道:“老人过来太危险了,这样就很好,既安全又便捷。”

近年来,沙坪坝区依托1034个实体网格,成功组建线上网格1716个,实现22个镇街全覆盖,以“双网格化”管理服务为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依托网格圈群,各大社区因地制宜探索便民服务线上化业务办理新模式,不断解锁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资格认证、80岁老人营养补贴办理、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等多种便民服务项目,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最优、最精准的服务,也让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线上线下双联动 排忧解难“无盲区”

“3楼有居民在家门口养鸡,不仅叫声扰民且气味熏人,非常影响正常生活。”日前,天星桥街道石碾盘社区网格员王小霞习惯性地进群了解民情,刚点开就接到居民反映,还有不少居民紧随响应。意识到问题后,王小霞立即联系涉事方并上门核实,同时结合有关规定积极劝说养鸡居民,最终说服居民放弃养鸡,成功将居民矛盾浇灭在“小火苗”状态。

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网上网下一体处置。2023年以来,沙坪坝区通过线上建立全域“云网络”,线下组建网格治理微单元,以线上线下双联动机制,推进服务关口前移、治理重心下移。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应急处理急情险情中,走深走实网上群众路线,搭起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同时,沙坪坝区以“多网合一”为目标,在各镇街组建“1+3+N”的双网格员队伍,充分发挥多方联动优势,有效避免基层治理的“盲区”和“真空”,防止基层“小风险”演变形成“大问题”。去年至今,全区累计处理网民反映的各类民生问题5000余件,办结率达95%以上,助力居民幸福“满格”。

网格圈群全覆盖 多元服务“见温度”

“沿患者肋弓食指或中指向中央滑动,找到两肋弓患者的交点,然后向上移动两层手指,准确定位后开始按压……”近日,一场针对外卖骑手“网格兼职员”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培训正在沙坪坝天星桥街道进行。该技能除助力骑手日常自救外,还将在“网格兼职员”工作中为居民带去必要帮助。

据了解,今年5月,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聘用30名外卖骑手为社区“兼职网格员”,探索利用骑手流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在城市的“流动”中把脉问诊更多“看不见”的民生难点、堵点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当前,在网格圈群全覆盖的同时,沙坪坝正加快实施“扩圈计划”,不断优化着“双网格”为民服务机制。随着辖区各行业专业人士、高流动群体、红岩志愿者等加速融入网格治理团队,不仅让线上知识获取、防诈反诈宣传、日常辟谣科普等惠民宣传更有力度,也让基层社会治理更见温度。

“每天刷刷群,就能接收到各种专业权威知识,无需费心判断真实性,自己也能收获成长。”居民张正琴所说也正是每一位网格员所愿。如今,沙坪坝正上下协同、持续努力,深入探索“双网格”联动服务数智化、精细化、多元化、定制化的更多可能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更多彩,百姓幸福半径再扩大。

张小凤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