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走发现丨綦江第一位“三连捷”进士杨为栋(一)

綦江区融媒体中心

2024-06-05 09:40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院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殿试考进士。

院试在府城或直隶州治举行,主考官是省学政。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丑、辰、未、戌年的称为岁试,即童生考秀才。岁试优良的,方可参加寅、巳、申、亥年的科试(相当于上世纪中考、高考前的预考)。科试优良的,才准参加乡试,叫做“录科”。

乡试逢子、卯、午、酉年为正科,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的为恩科,均于当年八月分别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次年(正科为辰、未、戌、丑年,恩科为乡试恩科次年)二月举行,参考者均为乡试录取的举人:一是新科举人,二是以前各届乡试考中因故未参加会试的举人。如果三次都没考取的举人,不能再参加会试。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复读”两届。

会试中榜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取得贡士资格后,即可参加稍后的殿试,但不会落榜,只是根据成绩重新排名: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参加上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考试都中榜,称为连捷或三连捷、四连捷(由于殿试是等额录取,不纳入计算)。由于竞争激烈,连捷的机率很小,弥足珍贵。但本期起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连捷”进士,而且还是“三连捷”。

文化服务志愿者深入三角农村探寻杨为栋遗迹。

“应届”进士三连捷

清《綦江县志》卷之七《选举》载,“杨为栋,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杨为栋,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进士”。说明他就是头年刚中举,第二年就连中的“应届”进士。比清代第一位“应届”进士伍辅祥(详见本报2022年7月20日第四版《相继辞官的“兄弟进士”仨》),还要早246年。

在明朝的科举榜上,杨为栋取得“举人——进士”连捷的优异成绩之前,綦江仅考取有两名进士:第一个是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刘定昌,第二个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罗文蔚。罗文蔚后,连续四十余年未有綦江人再入进士榜。明初至杨为栋中举的1588年,70多次乡试,也仅只有15人高中举人,平均约15年才考上一人。

据清《綦江县志》卷之六《政绩》篇载,万历十三年(1585年),江西宁州人梁绍廉知綦江,“时学宫坐向失宜,且倾圯,不利文战。谋修者能言而不能任。”官绅都意识到了綦江科甲不利,需要重修学宫,改善办学条件,但都议而不决。

为了不加重綦江士民负担,卷之三《学宫》篇,綦江教谕何子益在撰写的《重修学宫记》中说,“公帑(tǎng)勿动,里甲勿干,吾官司士,庶百君子,其相与有成而可”,梁知县在修建时约法三章,不用公款,也不向老百姓摊派,而是“首捐五十金为倡”,训导张志伊“输己俸十金”,其他“寻委乡耆熊嘉宾、萧正东董其役。至司载籍、统会计者,分教张君志尹、周君鼎,暨生员杨子珂、罗子逵也”,众热心人协力促成。

《政绩》篇载,“梁深谙地理,谓面有三台而不知向,一向则科三发而连捷也。改辛山乙向。始丁亥(1587年),迄戊子(1588年)。殿庑门堂,焕然改观。”1588年秋,“杨为栋等果三凤齐鸣,而杨且连捷。邑人无不引手加额。”《重修学宫记》亦载“是科(即万历十六年乡试戊子科)果中罗生大器、杨生为栋、黄生榜,而杨即连捷焉”。由于当年杨为栋还没有参加会试,说明此处的“连捷”,指的是杨为栋连捷举人。即杨为栋在参加四川提学官郭子章主考的万历十五年(1587年)丁亥科院试科考,顺利“录科”后,初次参加乡试就中举人。

结合其第二年就考中进士的成绩,杨为栋短短三年就实现了“院试科考(1587年)——乡试举人(1588年)——殿试进士(1589年)”的三连捷,是綦江的第一位三连捷进士。如果其考中秀才的时间恰是在“录科”前一年的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那就是四连捷了,但目前没有查到记录。

据清《綦江县志》卷之七《仕绩》篇载,綦江科举历史上,还有一位三连捷,“爕坤(即陈洪猷)由拔贡生连捷道光辛丑进士”,比杨为栋要迟252年。不过他的第一次连捷间隔时间长达三年。即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丁酉科拔贡,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恩科举人,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辛丑恩科进士的另一种三连捷(详见本报2022年6月8日第四版《181年前的四川“魁首”花落綦江》)。

综上可见,杨为栋的三连捷成绩,是綦江科甲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

上虞勘议成典范

杨为栋考中进士后,经过两年的“岗前培训”,即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分发浙江绍兴府,任上虞县知县。富饶之地众人争抢,贫瘠之地无人过问。杨为栋初任地方主官,即被选派到富庶的江浙地区,可见其学识水平,颇受朝廷认可。其在上虞县知县任上贡献,虽多不可考,但幸有一事彪炳青史。

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籍,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其中对西南地区土著族群的风土人情,记录别具一格。2022年7月,为了弄清綦江境内蒲河、藻渡河、洋渡河与濮人、㑿僚、佯僙的关系,笔者购得其中一册旧书,为推论蒲渡河本名濮渡河,濮渡河因濮人土著而名提供了更权威的专家论证(详见本报2022年8月17日“綦走发现”专栏《綦江支流洋渡河或名佯渡河》)。

没想到还实现了买一送一。《天下郡国利病书》旨在经世致用,利国富民,重点辑录了中国明代各地区的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的实用内容,该册居然包含《浙江备录》,里面恰好有《上虞知县杨为栋勘议》。顾炎武对此1200字的决策不吝篇幅,足见其对杨为栋处理困扰上虞县上妃、白马、夏盖三湖几十年围湖造田,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田灌溉的严重问题,取得卓有成效的认可。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知县杨为栋勘议》。

杨为栋与会稽知县罗相会勘时,杨为栋以“春水溢则开孔堰,排己之浸溢以便东作(即春耕);夏水涸,则盗决石堰,反利人之潴(zhū,水积聚)蓄以赡灌溉”两句直击湖周刁民精致利己的要害。由于三湖水、田之争由来已久,乡民因“近田湖地屡次占种,各经奏勘,立碑禁革,豪民仍复侵占”,而不停上告,甚至告了御状,万历元年(1573年)还得旨严办,“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以后占种,议令复退为湖,以后凡有仍前冒占者,无论多寡,比依强占官民山荡、湖泊,问拟杖一百,流三千里。盗决者,比依盗决河防,毁坏人家漂失财物,淹没田禾,犯该徒罪。以上为首者,问发充军事例,随行上虞县查照。”但并没有刹住这种歪风。

杨为栋上任后,没有照搬皇帝圣旨,而是结合实际,提出了“权宜利害有两议焉”“一议大有益于五乡十三万之田,而颇不利于两湖数千亩久假不归之田。非卓有主持,力排群议者不能行。”“一议则大有利于上妃、白马,而小不利于夏盖。不必搔动上妃、白马占田之家,而亦可少安五乡人民藉荫之意,似为易行。”“至于夏盖新池新田者必严为刬(chǎn)毁,以杜将来效尤之势。不然,则日侵月削,数十年后,不至如上妃之尽占为田不已也。”

并灵活机动,与时俱进,另僻蹊径,通过“将闸改溜水石坝,旧闸门广止六尺,以直而泻,今增一丈二尺,以横而泻”“其三十六沟易泄去处,如朱家滩亦宜改为平水石坝,泄其泛滥,固其停蓄如前制。其长坝、谢家塘系土筑而不免拖船,宜改筑以石。其陆家沟、河清沟其土薄也,渔者易于盗决,宜令得利民修闸四丈余”等新办法,既兼顾了“占湖一亩,妨水利一十六亩七分”的农业生产水源问题,又没有激化围湖造田历史遗留问题受益者的矛盾,得到了顾炎武的青睐,将这可资借鉴的治理良策,记入历史,成为榜样。即使于今,同样有值得推广的现实意义。

(未完待续)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