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试点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
2025-04-07 10:47
▲专家查看人工饲料养蚕
近日,黔江区试点全龄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并在武陵山区率先进行生产应用。这种养蚕新模式,有望实现全年不间断养蚕。
近日,记者在黔江区濯水镇看到,今年第一批家蚕进入三龄期,蚕房里,密密麻麻的蚕宝宝布满了蚕箔,正在大饱口福。不过,它们吃的并不是桑叶,而是人工合成的饲料。
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爱春介绍:“我们饲养这些家蚕所用的人工饲料,包括桑粉、玉米粉、复合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经过反复试验配制而成,它的外形大家看就像饼干一样,能够取代桑叶,为不同龄期的家蚕,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帮助它们健康生长。以这批正处于三龄期的家蚕为例,我们饲料养蚕和传统的桑叶养蚕相对比,饲料养蚕每天只需要喂养一次,传统桑叶每天喂三次以上。所以能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劳动效率可以提高三倍以上。”
目前,这间蚕房一共饲养了3张家蚕,每张家蚕每天只需投喂2公斤左右的人工饲料。
黔江区蚕业管理总站高级工程师高波告诉记者:“人工饲料的营养配比更加均衡,家蚕在食用人工饲料后,发育比较整齐,几乎不会出现病原菌侵扰和中毒症状,在生产环节上,大大减少了养蚕的工序,提高了成功率。”
据悉,早在2020年,黔江区在西南大学、重庆市蚕业总站、重庆市蚕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开始探索全龄人工饲料养蚕,在蚕种选育、饲料配方、智能化饲养设备和技术等方面持续开展试验,于近日获得阶段性成效。
“这是全龄人工饲料养蚕首次在武陵山区实现生产应用,和传统桑叶养蚕相比,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摆脱了季节、气候、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有助于实现养蚕的规模化、集约化,节约的成本,可以用于扩大养蚕规模,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从生产效益来看,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的单张产茧量、结茧率和茧丝质量,接近全龄桑叶育蚕。”重庆市蚕业总站副站长余华献告诉记者。
依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目前,黔江区已在8个乡镇陆续试点全龄人工饲料养蚕,以科技助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下一步,黔江区将把家蚕的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逐步推广到更多地区,有效增加春冬养蚕批次和养蚕量,实现全年不间断养蚕联农带农,增加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跨界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