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把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 倾力打造“中国苕粉之都”

2024-06-11 09:46

风景动图

 

核心提示

21.jpg

彭水红薯产业基地。

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上古时期,在彭水居住的苗族人民素有采食、加工块根作物的传统。老百姓将蕨类植物块根加工为淀粉长久保存,称为“都粑粉”,将淀粉烙成大饼状裹紧切坨蒸食,称为“都圈子”。

二百多年前,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的红薯被武陵山区乌江沿岸彭水人民大量种植。彭水人独具匠心,将红薯精心制作成一种独特的美味,观之晶莹透亮,食之细滑如丝,冠以美名曰彭水晶丝苕粉,被誉为“山中珍宝”,驰名国内、远销海外。

武陵山上种红薯,乌江河畔打粉条。时光荏苒,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汇融合,勤劳智慧的彭水人立足产业基础,抢抓发展机遇,培育壮大红薯、中药材、畜牧“一主两辅”生态特色产业,做精做深“土特产”文章,推动红薯产业全产品研发、全链条打造、全效益提升,使红薯产业成为综合生产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面广的强县富民产业。

让一颗小小的红薯迸发出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能量,如今的彭水不断推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苕粉之都”,力争红薯产业综合产值达一百亿元,一幅蝶变升级、融合发展的蓝图正逐渐变为现实。

在深化特色培优中夯实基础

用高品质薯种提升核心竞争力

秀美武陵,生态优良。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达311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得彭水种植的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群以及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淀粉含量较高,是制作彭水晶丝苕粉系列产品的绝佳原材料。

作为“中华薯业大县”,家家都种红薯的彭水人深谙薯种育苗、栽培的奥秘。薯种是红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彭水提升红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一直以来,彭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机制,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红薯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共同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红薯品种,红薯成活率、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令产业发展硬实力愈发坚实。

通过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专家团队科创合作,彭水高标准建设红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高等院校专家7名,组建彭水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形成“一心两站”综合技术服务体系。

运用科学的红薯种植技术标准和规范,彭水成功培育“彭苏2号”“彭苏6号”等9个特色薯种,大力推广红薯油菜轮作、玉米红薯间作、烤烟红薯套作等模式,重点围绕高淀粉红薯产业苗床培肥、壮苗培育、规范化栽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组织技术培训。红薯单株的产量可达800—1000克,最高亩产达3300公斤,鲜薯亩产量增产17.1%。

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涌动,大批热爱红薯、研究红薯、加工红薯的人和企业投身红薯产业发展,激活了彭水红薯产业蝶变升级的一池春水。全县红薯种植面积30万亩,建成红薯种植核心基地16个、生产加工主体32家,年加工鲜薯16.8万吨,生产红薯淀粉3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达8亿元。

在突出全链发展中升级业态

持续释放“红薯+”倍增效应

23.jpg

加工厂工人晾晒苕粉。

近段时间,位于彭水县新田镇石龙村的利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薯加工车间内一片忙碌,料槽、洗薯机、悬泥棒、分离机等机械设备不停运转,对红薯进行清洗、碾碎,沉淀为红薯淀粉。工人将红薯水粉通过机器蒸熟、压制成型,经过剪切成条,晾晒、称重、包装等系列程序,一箱箱彭水晶丝苕粉方能完成神奇的蜕变。

乘着提速提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东风,彭水实施“育龙计划”和企业“小升规”行动,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链主”企业。丰富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文创产品等“红薯+”业态,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释放产业倍增效应,进一步延长红薯产业链、价值链。

围绕产业链条开展精准招商,彭水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加快建设红薯加工产业园、红薯产业物流园、红薯现代产业园。招引落地河南天豫薯业、福建宏绿、福建薯之味等龙头企业5家,建成红薯加工生产线15条,加快推进37条(套)新生产线落地,今年一季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投资增长2倍。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彭水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红薯加工、预制菜生产、包装设计、商贸物流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抓好红薯加工中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县内红薯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模式创新。创新开发红薯系列产品,推出酸辣粉、红薯干、红薯片等红薯产品,加强医药、化工、酿酒、保健等行业的深加工产品研发,持续深挖产品附加值。

  此外,依托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摩围山等旅游景区,彭水创新推出彭水晶丝苕粉系列特色菜品,不断丰富集观光基地、非遗工坊、苕粉美食街等为一体的旅游业态,让红薯产业为文化旅游赋能添彩。

在加强品牌建设中树立口碑

做靓彭水晶丝苕粉“金名片”

22.jpg

彭水晶丝苕粉产品。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头戴牛角冠、腰围薯叶裙的彭水晶丝苕粉标识亮相第十五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并荣获重庆火锅“十大爆品食材”等4项殊荣5个奖项;彭水晶丝苕粉获评中国农业新锐品牌30强;借助广州巴星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平台,把彭水晶丝苕粉旗舰产品推出国门……近年来,彭水将红薯产业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大力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战略,令彭水晶丝苕粉日渐成为凸显地域特色、文化价值、区域发展的金名片。

加快形成具有彭水辨识度的红薯品牌,彭水制定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和质量标准体系,踊跃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定。为不断积累品牌资产,彭水打响品牌闪电战、市场攻坚战、宣传阵地战,谋划举办彭水晶丝苕粉品牌战略发布会、电商直播节等,在媒体日常宣传、旅游景点广告牌等中植入彭水晶丝苕粉元素,努力营造品牌创建氛围,力求用品质和品牌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

随着专卖市场、电子交易、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品销售体系日臻完善,彭水晶丝苕粉实现“买全国卖全国”。“郁山牌”“龙须”“纯真”“百业兴”等系列品牌的红薯产品迅速走红,备受消费者青睐。品牌价值再提升、市场渠道更宽广,成功创建全国地理商标1个(彭水红薯)、重庆市绿色食品认证15个、重庆市著名商标1个(“郁山牌”晶丝薯粉),长期隐于深山的彭水晶丝苕粉,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入大众视野。

名词解释 》》》
中国苕粉之都“1631”发展思路

当前,彭水正聚焦“1631”发展思路,努力将彭水建成全国苕粉产能与产量领先、全国薯旅苗文化融合最紧、全国红薯大健康产业先行、川渝火锅苕粉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国苕粉之都”。

1

倾力打造“中国苕粉之都”一个目标;

6

构建“组织体系、产业体系、品牌体系、政策体系、科研体系、责任体系”六大体系;

3

聚焦建设“现代红薯产业园、红薯精深加工园、红薯商贸物流园”三项重点;

1

实现综合产值一百亿元。

链接 》》》
“养心彭水”好物推荐

01
彭水晶丝苕粉·经典干粉

选用彭水无污染土质、无污染水源、无公害的纯天然红薯为原料,采用非遗工艺制成。其光亮透明,煮不浑汤,味道滋润爽口,光滑富有弹性,是居家餐饮、馈赠亲友、老少皆宜的美食佳品。

02
彭水晶丝苕粉·火锅湿粉

专为火锅店研发,免泡发,更耐煮,有弹性,口感爽滑,是火锅消费者钟爱的绿色天然食物。

03
彭水晶丝苕粉·重庆酸辣粉

以彭水晶丝苕粉为原料,佐以苗家特色酸辣料,麻辣酸爽,口感劲道,冲泡即享,堪称吃货福音,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代佳兴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