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绘城乡新画卷 筑幸福宜居城
2025-04-14 02:05
▲三合湖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过去一年,垫江县围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突出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决战决胜城市更新、行业发展、项目建设三大战场,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全力推动城市治理工作行稳致远、提质增效。
为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安居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县始终把保障群众住房需求、改善居住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现在我们小区改造好了,住得也舒畅多了。”近日,桂阳街道新村社区炭黑小区居民李万民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改造前破旧不堪,经过这次改造,仿佛又回到了新小区的感觉。
走进小区,便能看到绿树成荫,道路干净整洁,在春日的暖阳下,市民们带着孩子在玩耍,十分惬意。据了解,桂阳街道新村社区的炭黑小区始建于1994年,是典型的老旧小区,之前小区设施破损,环境脏乱差,一些老居民甚至搬离小区,暂住到了子女家里。2020年,小区开始了改造,铺路面、做防水、修广场,增添了绿地和休闲文化场所,小区停车位也增加到57个,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炭黑小区的改变只是我县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老旧小区改造后车辆有序停靠停车场。(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县本着“群众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的原则,持续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面解决城镇老旧小区破损老化、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完善、使用功能丧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使城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社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6户2.64万元,为无数奋斗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了温暖的港湾;摇号配租公租房294户;公开挂牌出让公租房经营权,有效盘活公租房住宅资产35915万元,盘活收回资金12308.81万元。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356个老旧小区旧貌焕新颜,曾经破旧的小区如今道路平坦、绿化优美、设施齐全,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为保障群众居住安全,提高居住质量,我县还开展物业领域“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累计新增二三轮车充电桩接口7421个,整治137栋房屋外墙砖安全隐患;启动县田坝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加快城市危旧房整治,固化处理17栋砂砖房墙群风化部位。
为城市建设 “梳妆打扮”
近日,记者走进牡丹湖湿地公园,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映入眼帘。湖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植繁茂,步道蜿蜒其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以前想找个能散步锻炼的好地方都难,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漂亮的公园。每天来这儿走走,很是惬意。”家住尚品今典的市民李明瑞说。
▲牡丹湖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稳步提高,“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已从美好的愿景,变成了市民内心深处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我县紧紧锚定 “市级生态园林城市” 的创建目标,巧妙盘活城市中的边角地与闲置地,因势利导,打造出一系列功能完备、贴近民心的公园绿地。这些绿色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日常健身休闲、拥抱自然的绝佳去处,更成为展现垫江城市魅力与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工作中,组建专业调研团队,深入城市各个角落,精准摸排边角地与闲置地的位置、面积及周边环境等信息,为后续规划提供详实依据。同时,广泛征集市民意见,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市民对公园功能、景观风格的需求,让公园建设更贴合民心。设计阶段,邀请业内知名景观设计团队,结合垫江本土文化特色与生态环境,精心雕琢每一个公园方案,确保每个公园都独具魅力。
目前,我县已完成新建和升级改造三合湖湿地公园、白龙公园、牡丹湖湿地公园等59个不同规模的公园、小游园、小绿地节点、口袋公园。开放共享6个公园绿地,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中子沟亲水主题公园、三合湖湿地公园环湖绿道获评重庆最美口袋公园、最美山城绿道,牡丹湖湿地公园、文笔大道南段获评重庆市重点公园、园林式市街。
下一步,将适时启动一批景观改造、植物配置、文化植入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区市民创造绿色生态、和谐美好、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为乡村振兴 “舒筋通络”
“村里环境优美,道路全部硬化了,还有休闲小公园,日子过得比在城市还惬意。”近日,大石乡大石村村民朱勇高兴地告诉记者。
时下,走进大石乡,房屋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庭院美丽舒适,宛如一幅美丽宜居的和美乡村画卷。
▲大石村乡村一角。(资料图片)
据了解,大石乡是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作为全市美丽宜居示范乡镇,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持续破解场镇居民停车、居住环境等实际问题,焕新城镇整体风貌,让百姓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
良好的人居环境,可有效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而纵横交错的道路,则让村民出行便利,物流畅达,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鼓起村民 “钱袋子”。
“去年,垫江新建‘四好农村路’61 公里,进一步打通了乡村发展的‘脉络’。”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表示,这些道路贯穿了多个偏远村落,不仅破解了村民们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能够及时运往外地市场,增加收入。
▲高峰镇寇家坝四好农村路。记者 谭彬 摄
过去一年,完成3个美丽乡村示范场镇创建方案,整治820处房屋边坡隐患,建成4栋装配式农房样板房;丰收大堰等3个中型灌区、龙谷溪水库、石桥水库建设顺利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9%,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87.5%、提高17 个百分点。新建改建农村户837户,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86.1%。城南污水处理厂、澄溪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农村黑臭水体提前一年全部清零,龙溪河、卧龙河水质保持Ⅲ类。
不仅如此,太平镇桂花村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全面建成,高峰镇大井村、沙坪镇竹鸡村、新民镇双河口村等3个村分别获评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示范村,周嘉镇、高峰镇大井村等4个镇村获评第三批市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新民镇明月村成为首批市级清廉村居建设试点。
如今,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加强,乡村治理效能持续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实现全县乡村面貌整体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