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凤重天》首映 18万张画稿绘就山城抗战记忆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6-06 07:00

6月5日,重庆首部原创抗战动画电影《火凤重天》在渝举行首映礼,以18万张手绘画稿、创新数字技术与艺术想象,在银幕上重现了80多年前山城人民“愈炸愈强”的英雄气质。

影片改编自周勇的影像史著作《<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重庆》,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指导,重庆史研究会、两江新区企业重庆享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制作。

5年手绘18万张画稿

把老重庆“搬”上银幕

《火凤重天》以动画形式,以美籍华裔艺术家李凌爱和美国记者斯科特的视角,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军对重庆进行野蛮轰炸的悲壮历史,展现了在强敌和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顽强苦干、坚忍不拔的精神,揭示了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

▲现场播放的创作集锦。(宋丹蕾 摄)

随着影片的放映,十八梯、魁星楼、嘉陵江、洪崖洞、龙兴镇、抗建堂等老重庆地标依次映入眼帘,先辈们躲警报、救大火、重建家园的动人场景,深深地感染现场观众,引发共鸣。

▲现场展示的手绘底稿。(宋丹蕾 摄)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动画片底稿全部采用手绘完成,影片的数字化还原堪称“动画考古”。魁星楼的砖瓦纹理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复刻,每一块砖体的风化痕迹都参照1940年的老照片生成;十八梯的青石板路则采用“动态光影算法”,精准模拟不同时段的日照角度。

这些技术细节在首映礼上引发热议,观众李云飞表示:“那些墙砖上的青苔仿佛在呼吸,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莫庭出席首映礼。(宋丹蕾 摄)

该电影角色设计主创莫庭是自强不息的“重庆好人”、两江榜样。从重度听障到自学唇语克服沟通障碍、从苦学绘画到成为一名原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5年手绘18万张画稿,创作出《火凤重天》。他希望用画笔把重庆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而他也会带着“愈炸愈强”的重庆精神,拼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火凤凰”背后的寓意

从涂鸦到精神图腾的蜕变

电影不仅呈现了战时的重庆方言、童谣、川剧和茶馆等传统文化,还用“火凤凰”的形象进行了诗意、艺术化的表达。

《火凤重天》总制片人、重庆享弘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炼红介绍,“火凤凰”象征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哪怕身处绝境,只要心怀梦想,就能冲破黑暗。”这句台词既呼应女主角的命运,更代表整个民族在战火中不屈不挠、追求光明的精神。

影片中,火凤凰符号的演变贯穿始终——从最初战机上的手绘涂鸦,到轰炸中浴火重生的精神图腾,其设计融合了川剧脸谱的浓烈色彩与傅抱石“抱石皴”的狂放笔触。

美术总监唐亮透露,团队耗时8个月研究巴渝神话,最终将“火凤凰”与重庆在大轰炸后的涅槃意象结合,创造出兼具地域特色与普世价值的视觉符号。

首映礼反响热烈

传承红色文化 厚植爱国情怀

在首映礼上,《火凤重天》总策划、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介绍,这部电影精彩讲述了第一部中国题材并获得奥斯卡奖的《苦干》故事,是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的“抗战版”。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之际上映,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首映礼分享环节。(宋丹蕾 摄)

作为参与《苦干》影像考证的研究者,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罗辑表示,“学术研究为艺术创作提供骨骼,艺术想象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这部电影让我们在80年后的今天,让那些被战火掩埋的梦想,重新在银幕上展翅翱翔。”

首映礼还特别邀请小学生代表观影。重庆人和街小学王悠然说:“常常听到大人们说民族气节,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最淋漓尽致的展现。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传承,就是让80年前那些温热的心跳,在孩子们的掌心里重新开始跳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颜毅的评价,高度概括了影片的现实意义。

当火凤凰的火焰在银幕上腾空而起,那些被岁月掩埋的英雄故事,正以动画的形式,获得跨越时空的崭新表达。

来源: 两江新区官网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