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新材料产业成果亮相西洽会 前沿技术受关注
2025-05-22 10:43
兼具高强度和轻量化的钛合金、全球首款3D微晶玻璃、拿下全国首个三类医疗器械证的增材制造牙齿贴面浆料……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西洽会”)于2025年5月22日-5月25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记者了解到,两江新区新材料产业正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少走在全国前沿的新材料亮相本届西洽会。
钛合金熔炼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目前,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的钛工业生产技术。
▲金世利工厂。
两江新区正以金世利、两航金属为龙头,打造了国内领先的钛合金产业集群。
今年3月,重庆金世利大飞机用大规格钛合金材料项目开工,总投资2亿元,占地约40亩,针对航空机体、起落架等大规格结构件用钛合金棒材、锻板与自由锻件需求,新建大飞机用大规格钛合金材料生产线。
此次西洽会,金世利带来了10余款钛合金材料和结构部件等,如TA15钛合金结构部件,密度约4.5g/cm³,兼具高强度与轻量化。其抗拉强度达900—1130MPa,500℃高温下性能稳定,耐蚀性优异。焊接性能良好,焊缝强度达基体90%—95%,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发动机等关键部位。
又如,TC11钛合金棒材拥有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加工性能良好的特点,可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叶片、机匣等高温承力部件,满足高推重比发动机的高温、高载荷工况。
除了金世利以外,云航时代将携钛粉、钨粉、钽粉、钼粉等新材料产品参展。“我们致力于解决钛合金加工难、材料贵两大难题,让‘钛’高端走向‘钛’亲民。”云航时代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公司的等离子体球化技术,让钛合金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左右,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左右,让“可上九天下深洋”的钛合金“飞入寻常百姓家”。
▲云航时代生产的球形粉末材料。企业供图
据其介绍,因钛合金具有质量轻、强度大、耐磨和耐腐蚀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材料。近年来,iPhone、小米、三星、OPPO等手机品牌已不同程度应用该材料。
云航时代把钛合金原材料制成超细的球形粉末,再采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一次性即可基本制成所需结构件,解决了钛合金因为硬度高导致的难以加工、良品率低等问题。
除此之外,鑫景玻璃的两款产品也将亮相本次西洽会,其中,全球首款3D造型微晶纳米盖板玻璃综合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耐摔性能是普通玻璃的10倍以上,90%以上的透光性能,让屏幕的色彩还原更为准确、真实。该产品商业化应用于国产多系列旗舰级手机产品上,实现了新型显示领域核心材料的自给自足。
▲在鑫景玻璃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冷端车间退火窑延伸段调火控制玻璃温度。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纳米材料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悄然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如果将传统的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材料与纳米材料相结合,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拥有梯度纳米技术、纳米孪晶、材料素化等多项位于世界前沿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开发出了新一代高综合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龙美交告诉记者,他们可以通过在不锈钢、铝、铜等金属材料表面制备出梯度纳米结构层,把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赋予传统材料。
▲纳米研究院研发的梯度纳米轧辊。企业供图
以轧辊为例,将梯度纳米技术应用于轧辊上,可提升辊件表面硬度、强度、抗腐蚀、抗耐磨等综合性能,减少换辊频次,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替代镀铬,实现绿色制造。
而将梯度纳米技术应用于轴承滚道,可提升其抗疲劳性能,延长稳态时长,服役寿命和质量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全面提升轴承品质,助力高端轴承的国产化替代。
除此之外,还有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即将量产的热成型防撞梁、热成型A柱、一体式激光拼接热成型门环等车用新型材料,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质子交换膜、纯无机物保温绝热材料,摩方精密自主研发的增材制造氧化锆浆料,重庆钛科增材科技有限公司的钛合金3D打印件等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亮相本次西洽会。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