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美”为笔 绘幸福生活——“和美乡村”建设的“江津样本”
2024-10-09 11:17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更加丰富。“和美乡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版”,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
党的二十大以来,江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毫不动摇坚持党建统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动强村富民,创新推进乡村治理,切实加强示范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实现良好破题开局。
在江津,让和美乡村可感可及!
产业为本 农村发展显现新气象
和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前提。
走进先锋“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工人们娴熟地进行着流水线作业,一派繁忙景象;
走进白沙镇河口村的高标准农田,田成方,稻成行。“轰隆隆”大型收割机逐着稻浪前行,将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收入囊中”,成为农业现代化图景的生动注解;
走进龙华镇燕坝村的农业龙头企业重庆市瑞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可体验集富硒功能农产品研发、农业示范、富硒功能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富硒功能农业体验观光为一体的体验观光游;
……
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这是江津立足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的缩影。近年来,江津坚持富硒引领,稳步提升粮油生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突出提品质、延链条发展花椒产业,建立优质(出口)花椒基地9000亩,花椒产业城实现采收季临时开市运行,江津花椒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重庆江津花椒栽培系统”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旅游产业—天际泳池度假酒店(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旅游产业—天际泳池度假酒店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旅游产业—津地禾研学基地 (区农业农村委)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万亩,“江津枳壳”“江津甜橙”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建成全市最大甘薯品比园。大力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存栏实现200万羽,开工建设益海晨科、嘉佳凯蛋鸡养殖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德感工业园、白沙工业园获评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培育市级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18家、“十佳企业”8家、“十佳园区”1个。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先锋镇保坪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美丽黄庄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形魂俱美 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值
时下,走进慈云镇小园村,一眼望去,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路面、小巧精致的文体场所……墙面上,一幅幅以美丽乡村等内容为主题的墙绘色彩绚丽,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一幅村庄美、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先锋镇花椒种植基地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和美乡村如何“塑形”?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江津彰显绿水青山的鲜明底色和特有优势,把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千村千面的乡村之美贯穿融入其中,构成了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高颜值”乡村风景,先后开展农村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四旁”植树活动,新增村庄绿化4500亩。
▲美丽郎家村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
既抓“面子”,也重“里子”。我区深入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改建农村三格式户厕6884座,排查整改农村黑臭水体36条,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7.9%、100%、68.7%。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走进保坪村 记者 陈婷 摄
随着环境的焕然一新,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组织引导群众清扫保洁,今年共摸排无人居住废旧房403宗、归整376处,逐步建立院落人居环境清洁、管护长效机制。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百步闻香。”这是先锋镇保坪村留给游客张云容的印象。“保坪村的真的是越来越漂亮了,既干净又漂亮, 真想不到新农村可以这么美!”张云容对保坪村的“高颜值”赞不绝口。
▲白沙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
在江津,看乡村的“脸”在变。曾经“灰头土脸”的水泥墙,旧貌换了新颜,一幅幅活灵活现、温馨自然的艺术墙绘跃然呈现在村社墙壁上,色调浓郁、形象生动,使原本单调的墙面有了温度,也有了“灵魂”。一面面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文化阵地,点亮了精神新“妆容”,增添了新底色。
让村民当“主角”,乡村治理特色亮点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广“三会”解“三事”,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在我区举行。率先在全市探索构建党建统领的“院落制”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津彩大院”136个,《江津区深化推行“院落制”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津彩版”》荣膺央视首批乡村振兴赋能计划组织振兴十大典型案例。推进“三制一化”重点任务,拓展“积分”激励事项,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实现行政村积分制推广运用全覆盖。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0个。
宜居便利 群众生活有了新品质
累计建成农村公路6113公里,实现行政村通畅率和通客车率100%,村民小组通畅率100%;
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214家,年均补贴农机装备3000台(套)左右,2023年底,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62.4%;
现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共121处,农村集中供水人口96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91.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1.3%;
……
顺民心,厚民生。在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卷轴上,增进民生福祉是一条贯穿始终的重要脉络。
“这条生产步道修得特别好,方便实用,下雨天也不怕沾一腿的泥巴 。”昨日傍晚,正在鱼湾村新投用的生产便道上散步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龙华镇开展年度幸存治理积分制表扬大会 (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这不是个例。在倾心打造和美乡村的过程中,我区谋划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农村水源保障和供水、电网改造等项目,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针对农村生产力萎缩态势,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实际,推动“土地宜机化、农机宜地化、服务社会化”;实施高标准农田12.8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9万亩,在全国率先探索丘陵山区户作机械化1.6万亩;大力引导和鼓励金融、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全区实现农村广播电视、5G信号、场镇天然气、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全覆盖,行政村通客率、行政组通达率达100%。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藏设施23座、容积3.49万立方米,获批2024年度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
▲头道河社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区农业农村委供图)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是关键。近年来,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2024年1-3季度,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平均经营性收入73.5万元,平均经营收益31万元。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累计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698宗、金额5.72亿元。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立健全闭环式智能化管理制度,运用“渝农经管”数智系统,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02元,同比增长5.5%。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突出‘一枢纽三高地’目标定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十百千万’行动,到2027年,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保障有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全面绘就‘十镇引领、百村示范、千院和美、万家幸福’的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宜业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栋群表示。
百村百面,生机无限。如今的江津,一个个有山有水、有形有魂、景里有业的和美乡村正在渐次崛起,一幅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生动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