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4亿元!珞璜前5月数字经济成绩单出炉

江津融媒体中心

2024-06-13 14:55

数字经济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核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主驱动力的“数字生产力”。今年前5月,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综保区管委会、珞璜工业园发展中心)数字经济产值规模超过54亿元,成为园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接下来,跟着记者一起了解珞璜的数字经济有何过人之处!

改造提升

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于2024年3月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指出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

作为江津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载体,重庆枢纽港产业园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今年以来已协助15家企业完成新能源汽车电驱壳体数字化车间、喷漆废气深度治理项目、高端触土件(耕整地)耐磨性项目、含稀土高端特殊钢材料技术改造项目、高分子复合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建设项目等工业技改项目备案15个,涉及金额近6.58亿元。

道恩高分子复合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车间一角。记者 刘星欣 摄

走进道恩高分子材料(重庆)有限公司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研究人员正在利用同向双螺杆失重式喂料机、高速混合机、冲击试验机、熔指仪等研发检测设备,研究开发高分子填充改性塑料工艺、纤维增强改性塑料工艺等共性技术。

“项目建成将转化PP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及车用材料专利产品、ABS树脂车用复合材料产品、玻纤增强PA、PC复合材料专利产品等高分子复合材料产品,实现高分子复合材料开发共性技术行业共享,打造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道恩高分子相关负责人说到。

培育壮大

持续优化配置创新要素

近年来,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产业新赛道,培育壮大产业链。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近45亿元,占其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0.06%。

5月21日,年产值可达3亿元的伟星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举行竣工投产仪式。该项目能全方位智能实时在线监测设备生产状态,整个生产流程实现绿色、环保、自动化,用于生产销售咖乐防水系列等高端建材产品,将进一步推动江津材料产业更趋完善,产业生态更加优化。

伟星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生产基地车间。记者 刘星欣 摄

而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园区汽车配套产业也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掀起了投资汽车产业项目的热潮,经过多年来不断努力,园区参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企业已达28家(2023年为23家),2023年整体产值达15.6亿元,初步形成以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重庆金海标准件有限公司、重庆市鼎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除此之外,装备产业同样呈现蓬勃发展之势——2023年园区10余家农机装备及配套企业(其中规上5家)实现年产销量约180万台,年产值近29亿元。其中龙头企业威马农机微耕机出口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正在全面施工的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基地及丘陵山区农用机械研发技术中心项目目前已完成1号地块各楼栋的主体结构施工,项目预计今年4季度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微耕机年产20万台、扫雪机10万台、年工业产值约7.6亿元。

超前布局

培育高水平企业梯队

江津是全市唯一拥有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区县,目前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战略叠加机遇,广泛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固链,已形成了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零部件、新能源技术装备—光伏材料为“两主”,以航天航空器及其制造、农机装备、精密铜材、酒水饮料为“四特”的产业布局,全域迈向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图景。

眼下,重庆枢纽港产业园也积极抢占新赛道,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技术策源上,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

“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加大高水平产业转移承接力度,优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材料,特色发展智能家居、纸制及包装、山地农机、精密铜材、高端摩托车等产业,努力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打造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