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作画卷” ,监督“绘丹青”!看川渝六区市县携手治理水生态→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20 14:29

截至2025年4月30日,嘉陵江、渠江、涪江干流合川段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全区5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4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4个100%”。放眼三江,碧水悠长,这是6年来,川渝六区市县人大以三江“作画卷”,以监督绘就的三江生态新图景。

“嘉陵江水清悠悠,见证着这些年咱们川渝两地携手的努力。以前治水常被‘各管一段’绊住脚,现在六区市县人大抱成了团,增强了监督合力!”合川区人大城环委主要负责人说,“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深知,守护好这一江碧水,既是责任,更是老百姓的期盼。咱们的目标就一句话:水清岸绿,鱼跃人欢!”

▲本图片部分由AI生成,部分由阳琴绘画

从“各管一段”到“全域共治”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党中央交给重庆的一项重要任务。

重庆市合川区、铜梁区、潼南区和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广安市岳池县、华蓥市,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主要流域,同时也是嘉陵江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点区域。其中,涪江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渠江是嘉陵江左岸的最大支流,而嘉陵江又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因此,保护三江水对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2019年底开始,川渝六区市县人大建立了助推三江水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每年围绕三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分析查找问题,共商解决办法。首轮协同保护三江水的6年里,大家凝聚起三江流域上下游共管、左右岸齐治的工作合力,助推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的就是破解‘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河污治理分割管理体制难题,最终形成区域生态同筑、污染源头共治、政策大计共商、发展态势共促的整体合力。”合川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介绍称。

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川渝六区市县人大树立一盘棋思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治理和环境问题整治等措施,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成效做法亮点纷呈:

合川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思路,持续加强工作监督,因地制宜采取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工艺,强化农村聚集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铜梁区人大常委会着力强化源头管控监督,坚持系统施策,聚焦流域联动,持续推进涪江及其支流琼江、小安溪流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

潼南区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工作监督和执法检查,将治水与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推动水体保护工作制度机制落实落细。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大常委会把抓好以嘉陵江水质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监督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水环境保护机制,把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常态化监督内容,用人大力量守护青山绿水间的美丽家园。

广安市岳池县人大常委会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监督重点,针对检查、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持续跟踪问效,多次开展“回头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华蓥市人大常委会把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最大的民生、最重要的实事,常态监督水污染防治,聚焦监督守牢水资源红线,靶向监督水域生态修复,为呵护宜居水环境发挥人大力量。

嘉陵江、渠江、涪江水质有了质的提升,由此前的Ⅲ类到近几年稳定在Ⅱ类。数据的变化,也反映出川渝六区市县人大协同推进三江水质保护工作的成果。

从“黑臭水体”到“水清岸绿”

跨界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行政区划和行业。

所以,就需要坚持流域共治原则,以流域为单元推动实行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打破区域、行政、行业壁垒,深化落实联动协作机制,推进毗邻地区跨界河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

而南溪河就是跨界河流共治的一个成功实践。

南溪河是嘉陵江右岸一级支流,是重庆市合川区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界河,发源于合川区二郎镇超英水库,流经合川区二郎镇、燕窝镇、三庙镇、古楼镇,武胜县宝箴塞镇、万隆镇、清平镇,在武胜县清平镇南溪口注入嘉陵江。南溪河干流全长66公里,流域内集镇多,畜禽、水产养殖场(户)数量大,农业种植面积广,水质稳定达标难度大。

“在2017年以前,这条河是黑臭的,水质一直为Ⅴ类,村民隔三岔五就来反映问题。”武胜县清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样,毗邻的古楼镇也面临这样的情况,群众希望能好好治理黑臭水体。

由于南溪河生态流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不足,治理南溪河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受场镇雨污分流不彻底、部分管网破损等影响,暴雨时易造成雨污混流、污水溢流直排入河;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排放达标废水是枯水期主要水源,国考断面水质难以稳定达标。

为改善南溪河水环境质量,合川、广安两地的生态环境、水利、农业等部门及属地镇,联合开展调查摸排,系统查找污染源头。

邀请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一线对流域内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雨污管网、规模养殖场和种植大户分布等情况开展全面调研。

同时,在干支流、污水处理设施排口布设41个监测点位,系统分析河流水质变化,研判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初步得出结论:南溪河流域污染源以场镇生活污染为主,同时存在畜禽水产养殖及农业种植污染。

通过专家问诊把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治理思路。两地共同谋划治理举措,联合印发《南溪河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南溪河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等,从生活污染、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农业种植污染、涉水工业污染等方面统筹推进南溪河综合治理。

经过几年的合力共治,南溪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呈现出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从“生态补偿”到“常态长效”

如何高能级保障水安全,守好美丽河湖建设之本?三江水质保护也在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合川与铜梁等区签订《小安溪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在小安溪流域上下游4区县交界处共设置3个补偿断面。

同时,合川也在区内同步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在全市率先试点建立南溪河流域上下游5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辖区二郎镇、燕窝镇、三庙镇、古楼镇、龙凤镇签订《南溪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共设置6个补偿断面并建立7座区级水质自动站,以补偿断面每月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实施生态补偿。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充分调动流域上下游区县、各镇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最终打通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合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几年,三江水质保护中,也有诸多工作创新。比如:华蓥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决定权,作出《关于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的决议》《关于批准将华蓥市生态修复工程(海绵城市)PPP项目可行性缺口补助资金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的决议》,督促市政府累计投入约9000万元资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临溪河水生态修复等项目。经过治理,根治了河流污染,提升了蓄水泄洪能力。

再如:合川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根据农村居住人口集聚程度、污水产排状况、管网收集等情况,分别采用纳管、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分类施策,全区的农村污水治理取得新成效,并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案例。

在工作中,合川区大力实施乡镇污水集中治理,实现了2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并推动乡镇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周边农户生活污水可就近纳管处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重点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集聚点污水直排问题,全力打通生活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

2025年4月16日,合川区生态环境监测站首次开展三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工作人员前往合川区涪江临渡断面和潼南区琼江光辉断面实施采样,对水温、溶解氧、pH值等10余项水质数据开展监测。

接下来,川渝六区市县人大常委会将围绕三江沿岸黑臭水体整治巩固情况,三江流域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雨污分流、污水收集、运行管理机制,三江流域河道岸线(蓝线)保护、规划建设、管控执行,三江流域水功能修复、湿地保护修复、森林植被保护修复、水土保持执行情况,三江流域水质保护跨区域公益诉讼、司法建议、检察建议、联动行政执法情况等议题,协同履行监督职责,齐心协力把三江打造成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来源: 合川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宋若冰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