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扶智齐发力 联动共育新希望——市住建委帮扶集团驻鹤峰乡工作队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实践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5-05-19 14:33

“原来我爸爸种的脐橙,也可以通过电商卖到很远的地方!”在参观完奉节生态工业园区后,小小的童声中透出一丝欣喜。这是一次充满奇妙发现的旅程,也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走进城市,第一次亲眼看到书本以外的世界。在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帮扶集团、奉节县教委和奉节县鹤峰乡政府联合开展的“关注乡村学生成长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帮扶活动中,来自奉节县鹤峰乡的孩子们,迎来了难忘的教育之旅。

这一系列的教育帮扶活动,不只是带孩子们“出去看看”,更是一次系统性的乡村人才振兴探索。从课程设置到现场教学,从感知认同到机制建设,市住房城乡建委帮扶集团打通“扶志”与“扶智”的双通道,为鹤峰乡这片偏远山区注入一股持续向上的力量。

让名师进山来,为孩子点亮“心灯”

在奉节县的大山深处,优质教育资源原本稀缺,在助学帮扶系列活动中,一批批专家学者、医疗人员、企业代表走进山区,化身为孩子们身边的“成长引路人”。

在鹤峰小学的教室里,来自理工大学的老师正与学生们互动。小小教室里,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讲台上的老师,跃跃欲试的好奇与思索在他们脸上交织。这堂别开生面的“成长故事”课,是帮扶集团联合驻乡工作队邀请专家团队进校授课的一部分,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求知兴趣和成长动力。

是高校教师,驻村第一书记们也纷纷走上讲台,结合自身专业所长,为学生们带去更贴近生活的知识。驻乡人员向杰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学生们带来一场生动的地灾避险知识讲座;招峰村第一书记何红建,为学生们带来“理财知识小课堂”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们明白理财知识的重要性;柳池村第一书记李征邀请县人民医院医生进校授课,围绕日常卫生与心理健康作专题宣讲,并为学生们发放健康礼包。一场场讲座、一件件实事,让“大人课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上好一堂课”成为育人“落一子、活全盘”的关键一步。

把孩子带出去,万千世界就在眼前

2024年10月,一辆载着鹤峰小学和长凼小学23名学生的大巴车,驶出大山,驶向重庆主城,孩子们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研学旅行——探寻大山外的奇妙世界。

在渣滓洞、白公馆红色教育基地,他们肃穆伫立于革命烈士雕像前,听老师讲述那一段峥嵘岁月;在市林科院开设的“自然课堂”上,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自然界树叶脉络、植物标本;在市地矿局开展的“野外寻宝”实践中,孩子们在地质专家的带领下,辨别地形地貌,认真聆听并在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下了知识要点。孩子们头戴安全帽,拿着地质锤、罗盘,这里打打产状,那里敲敲岩石,当找到了一小块化石,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找到化石咯!我找到化石咯!”。专家介绍,我国92%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源都是来自矿产资源。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在山区特别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位小男孩写下“我想当地质专家,长大后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今年3月,孩子们还走进了香纳汇食品、万大眼镜等现代化企业生产线,他们头戴安全帽、穿梭在流水线之间,亲眼看见了“脐橙是怎么被做成果干、卖向全国”的过程。“家乡的脐橙也能走出大山!”一名学生感慨地说。

让孩子动起来,把教育植入心灵深处

不止于“走马观花”,研学活动更注重引导思考和沉淀认知。

每一位参与学生都需完成学习日记、观后感、研学记录等,通过文字记录思考,让体验内化为成长记忆。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生命,我要珍惜今天的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另一位学生则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以前读书是为了考试,现在是为了未来。”

在夔州博物馆,巴渝文化的厚重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认真听着讲解,追寻着家乡的文化根脉。一位同学说:“以前我觉得我们家乡小得不起眼,现在我知道我们有很厉害的历史。”

更有意义的是,帮扶集团已开始建立“成长追踪体系”,通过三个月一轮的跟踪反馈、结对辅导、校友返乡分享等方式,形成“帮扶一程、影响一生”的长效机制。

“这次研学之后,孩子的性格都变开朗了,还经常主动帮家里做事,说要为家乡做点什么。”一位脱贫户家长感慨万千,“以前我们只想让他考个高中就行,现在他自己说要考大学、去大城市看一看。”

建立长效机制,育人才更育希望

不只是一场研学,而是一场心灵的唤醒。

据统计,研学归来后,98%的学生在问卷中表示“重新理解了读书的意义”,大多数孩子在谈及未来理想时不再迷茫,纷纷写下:“我想当医生”“我想做老师”“我想回乡当电商主播”……知识的种子已经悄然发芽。

与此同时,帮扶集团正在探索“3+3”帮扶模式,即“3天集中研学+3个月持续跟踪”,并推动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参访建立校企合作渠道,实现教育帮扶向产业帮扶的延伸,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帮扶通道。同时,采取“走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除了举办驻乡驻村人员进校讲课以及课外辅导,假期陪伴等;还采用支部连线等方式,重庆市地矿局南江地质队、重庆理工大学等成员单位积极捐资助学,改善村小办学条件。

“我们今年还计划选取一批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前往北京,走进清华园、故宫等地,去感受更大世界。”市住建委帮扶集团驻鹤峰乡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乡村教育,从来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而是打开心扉、播种梦想、点燃希望。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帮扶集团正用一场又一场富有温度的实践,将“扶志扶智”落到实处,让每一个来自大山的孩子,都有机会奔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正如一名孩子所写:“我读书以后也要回来,像老师一样,把大山里的孩子带出去,带去看这个奇妙的世界。”

(杨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彭光瑞   审核: 王萃 主编: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