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知识产权局:改革推行“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 赋能人才创新创业
2024-12-16 10:19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专利成果作为研发人才的智慧结晶,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更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然而,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不高、人才专利成果转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创新发展的瓶颈。对此,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动响应市委组织部扎实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将“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纳入改革项目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破解制约人才专利成果转化难新路径,打通专利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探索人才专利成果转化新路径
唤醒高校院所沉睡专利
据了解,专利开放许可是新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时创设的特别许可制度,指专利权人自愿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声明愿意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并明确许可使用费支付方式和标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予以公告;有意愿实施开放许可专利的单位或者个人,依照公告支付相关费用后,即可获得专利实施许可。
“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的‘一对一’专利许可变为‘一对多’许可模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张网’信息发布平台,形成供需信息透明、高效率转化的‘专利超市’。”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新途径、新渠道,能够帮助专利技术供需双方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然而,目前我市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还不高,专利成果转化存在“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不易转”等问题,导致部分专利获权后长期处于沉睡状态。面对高校院所专利转化存在的“四不”难题,市知识产权局通过优化“一站式”精准服务、深化“一条链”改革创新、强化“一本账”政策激励,构建了“专利收储-精准推送-关联匹配-政策激励”的闭环工作机制。“这一机制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实现专利转化效益最大化,有效唤醒了高校院所的沉睡专利。”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说。
精准服务+制度创新+政策激励
构建高效率闭环工作机制
在改革举措上,市知识产权局首先优化了“一站式”精准服务,搭建了人才专利成果转化对接平台。通过广泛征集专利、匹配企业需求和建立专利池,实现了专利与市场的精准对接。目前,已征集了688件开放许可专利,达成专利开放许可声明373件,许可声明数量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这些专利具备产业覆盖广、技术含量高、权利稳定性好等特点,95%的专利承诺在许可期限内不收取企业任何许可费用。
同时,还实施了“一条链”改革,消除人才专利成果转化的制度瓶颈。研究制定《重庆市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指引1.0》,将专利开放许可纳入高校院所专利申请前评估的重要因素;在“渝才荟”应用上线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快审服务模块,实现在渝人才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当天反馈……通过打通堵点、消除管理障碍,优化服务、推动惠企到点,完善制度、确保改革推进等措施,为人才专注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
在政策激励方面,强化了“一本账”,通过资金奖补、定价指导和考核评价等激励机制,激发了人才专利成果转化的活力。对高校院所面向市内中小微企业开放专利许可的,在达成实施许可的前提下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全面推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开放许可费费率指导意见,确保专利权人实现相对科学、公允、低成本定价,鼓励专利权人免费许可。
赋能人才创新创业
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方式,在渝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已与150余家中小微企业落地专利许可实施项目。”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重庆邮电大学**团队的“一种解决光网络的分层组播最大吞吐量方法”等14件专利,就通过这一方式成功实现了专利转化,正在与多家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方式还充分考虑到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专利单次许可期限均从1年起步,最长可达5年,这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进行专利的二次研发试验,确保技术能够真正转化为市场化产品,从而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市知识产权局还积极推动高校院所利用交叉学科优势加以集成组合,直接对接广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难点和专利技术需求,反过来明确研发方向、引导科研资金投入,促进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以重庆理工大学为例,该校采取了“先使用后付费”“先熟化再转化”的模式,梳理并开放了100余件专利。学校还配置了专门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根据企业反馈情况不断迭代升级专利技术,形成了“需求—研发—运用—再研发”的科研闭环管理体系。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专利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更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
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深化“一对多”专利开放许可机制改革,提升融合度、提高精准性、扩大参与面,推动形成更多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喻楠洁)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