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重焕生机 带你品读“江北”的记忆与活力
2024-11-20 10:39
在江北区,一个个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这片土地上的活化石。它们用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诉说着江北区悠久的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江北城,这座拥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城,见证了重庆的历史沧桑。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庆府同知移驻江北,并在此修建了八门石城,江北城因此得名。如今,虽然古城墙和城门大多已消逝,但保留下来的保定门作为江北城仅存的古城门之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了江北区的文化地标。
头塘,作为“近现代重要地名”的代表,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二年(1737年),当时官方在此设置邮路名“头塘铺”。头塘之地,多为浅丘,溉澜溪在此汇入长江,一度繁荣。如今,头塘已焕然一新,前段时间“溉澜溪”地铁站还因其富有诗意的名字,被网友热议为“最美地名”,进一步彰显了江北区地名文化的独特魅力。
寸滩,一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水码头,曾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交通中转站。明清以来,寸滩便是重庆连通内外的重要口岸,被誉为“世纪古渡”。近年来,江北区政府对寸滩老街进行了保护和修缮,计划将其打造成为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区,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在江北区,还有众多有故事、有魅力的地名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自2020年起,江北区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号召,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区历史地名信息进行系统梳理、挖掘和核实。按照历史意义、保护价值、历史悠久的标准,分别推选出了三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江北区的地名文化遗产,还增强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保护地名文化的同时,江北区民政局还积极探索地名文化的活化利用。唐家沱乡情馆依托唐桂市民活动中心,围绕唐家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打造出一个集展示、教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此外,江北区还通过打造“地名+产业”“地名+美食”的项目,进一步推动地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铁山坪生态区不仅承载着铁山坪地名的历史记忆,更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创意产业基地,展现了江北区的生态文化魅力与产业活力。
接下来,江北区民政局将依据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继续加强地名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持续提升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谢静)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