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人鳄情未了——来自三叠纪的国宝和它的守护者
2025-04-08 21:54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渝北有什么珍稀动物呢?在重庆市鳄鱼中心,就有这么一群当之无愧的国宝——鳄鱼。鳄鱼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可以一直追溯到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
从20世纪末始建至今,重庆市鳄鱼中心已走过20多年的时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鳄鱼是冷血的两栖动物,但多年相处中,一幕幕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不断上演……资深饲养技术员涂任菊,自重庆市鳄鱼中心成立之初入职,20多年的时间,她的专业技能不断丰富,她与动物们的感情也愈加深厚。“虽然我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心里舍不得它们。”谈起这些年的守护故事,涂任菊感慨道。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一起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重庆市鳄鱼中心,去感受那些关于保护、关于爱的瞬间吧。
鳄鱼中心动物救护长廊
北极狐
夜鹭
和尚鹦鹉
雕鹗
百岁“元老” 爱逗老友
每天一大早,涂任菊换上工作服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馆舍看望她的百岁“老友”,鳄鱼中心的镇园之宝——扬子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因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得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的物种名单。据专家估算,鳄鱼中心这只扬子鳄已年逾百岁。从上世纪40年代被人发现,经过多番辗转来到鳄鱼中心定居,是当之无愧的“元老级”镇园之宝。
在涂任菊眼中,这只镇园之宝看似凶猛,实则憨厚调皮,时不时还爱“捉弄”工作人员,“老顽童”心态毕露无遗。初到中心,涂任菊常负责给扬子鳄放水泡澡。
“那时,需要先放冷水、再加热水,温度合适后再引导它入水。”某次放水泡澡时,意外发生了。原本在馆舍另一端懒散等待的扬子鳄,乘其不备突然加速冲了过来,吓得涂任菊惊慌失措。“当时心里太害怕了,正想丢下水管拔腿就跑,它又迅速退回原处,这样来回反复数次,我才明白,它是在逗我玩呢。”
如今,涂任菊和百岁扬子鳄已温情相伴25年,对这位“老友”的脾性更是了如指掌。“随着天气日渐变暖,它现在已渐渐活泛起来,如果市民们想来看扬子鳄,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涂任菊说,一年四季,“老友”的身体健康也是她最为关心的事。“平时主要通过看眼睛和皮肤判断它的身体状况,相处久了,它一个眼神,我就能猜到它是不是不舒服,还有皮肤光滑度和颜色变化,都是关注的重点。”涂任菊说道。
与鳄鱼相伴20多年的涂任菊,每天都会来看看她的“宝贝”
“千斤”夫妻脾气火暴
除了“元老级”的百岁扬子鳄,另一对“千斤”湾鳄夫妻也是中心的宝贝。他们在本世纪初从国外引进到重庆市鳄鱼中心。相比性格憨厚的扬子鳄,这对夫妻的脾气就相当火暴了。
涂任菊仍记得,2001年9月,两夫妻不知为何发生斗殴,馆舍内直径达16毫米的钢筋被撞变形,其中雄鳄更是被撞断大牙。在工作人员的干预下,两夫妻终于偃旗息鼓。但后续补牙成为摆在专家面前的一大难题。“湾鳄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虽然不是我们知道的那种食人鳄,但凶猛程度差不多。”涂任菊回忆道,当时,8个工作人员齐上阵,将雄鳄五花大绑,专家才敢上前为其补牙。可没想到,在治疗中又生意外,雄鳄一个挣扎便咬住专家左手,造成左手撕裂伤。
“相处得久了,虽然不害怕,但也不敢掉以轻心。给扬子鳄喂食,我可以走到水池边把鱼倒进去,但是给它俩喂食,只能在门口奋力一泼,把鱼远远投进去。”相比扬子鳄,“千斤”夫妻食量惊人。夏天一般1至2天/次,冬天则是3至4天/次,一次需要投喂20至30斤鱼。“有时候也会换换口味,羊肉和猪肉它们也很喜欢,在园区生活了20多年,它俩一直适应得很好。”涂任菊说道。
萌萌哒宝宝鳄也会咬人
繁育和保护是中心最重要的工作。成立以来,重庆市鳄鱼中心在鳄鱼繁育领域成绩斐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自然保护措施,构建起“科研—保护—繁育”的完整链条,有效增强了公众的保护意识。尤其在去年成功孵化11只扬子鳄宝宝,创下近年来新高。
鳄鱼通常每年6至8月产卵。在野外产卵后,母鳄会将蛋埋在泥沙中,静待小鳄鱼破壳。中心暂不具备野外自然发育条件,因此在母鳄产卵后,通常由工作人员将鳄鱼蛋转移到人工孵化箱进行孵化。
人工孵化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取蛋。和其他动物一样,产卵后的母鳄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一旦被侵入,脾气再温顺的母鳄也会出现攻击行为。因此,取蛋必须由几人配合,一方拿着驱赶工具,防止母鳄突然攻击,另一方把握快、准、狠原则,迅速从泥沙中取出鳄鱼蛋。
第二道关卡是取蛋时必须仔细观察“生命纹”走向。和其他卵生动物不同,每一枚鳄鱼蛋上都有一道特别的纹路,被称为“生命纹”。奇妙之处在于,要想成功孵化小鳄鱼,从取蛋到进入孵化箱,“生命纹”走向必须分毫不动。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孵化失败。
如果取蛋顺利,只需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进入孵化箱的鳄鱼蛋大都能孵化成功。至于小鳄鱼什么时候出生,涂任菊和同事们也有自己的判断:“孵化期大约需要2个月,在破壳前两天,侧耳细听,就能听见蛋壳内有极轻微的‘咕咕’声,蛋壳也会微微颤动。”刚出壳的小鳄鱼就已身披鳞甲,牙齿也基本长齐,“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小家伙,稍有不慎就会被它们咬住,‘乳臭未干’的宝宝鳄们个头虽小,但咬人却疼。”涂任菊笑着说。
采访当天,记者在繁育中心看到了去年出生的那批扬子鳄和湾鳄。小家伙们蜷缩在育幼馆舍一角,在灯光照射下一派懒洋洋的姿态,只有当工作人员放小鱼时才会活泼一点。
“鳄鱼宝宝的胆子小,只有和同类待一起,才有安全感。所以,我们也会特意提醒游客们,在看宝宝鳄的时候一定要放轻脚步,免得惊扰了他们。”涂任菊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2024年38只野生动物获救护
我区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取得积极成效
野生动物救护是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区林业局特别重视野生动物收容与救护,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和完善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来强化动物救护的功能。
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救助站收容救护患病、迷途、误捕、送养和林业主管部门、森林警察、地方派出所查(缴)获的渝北区野生动物有鼬獾、夜鹭、和尚鹦鹉、中国豪猪、凤头鹰、大鲵、白颈鸦、黑天鹅、彩鹬、红嘴蓝鹊、雕鸮、北极狐、四声杜鹃、黄斑苇鳽、黄鼬、黑尾卷、佛鳄龟、苍鹭、池鹭、粟米蛇、蓝胸鹑、丘鹬、芦花鸡、中国鲎、红角鸮、非洲灰鹦鹉、非洲红额鹦鹉、绿颊锥尾鹦鹉、红嘴相思鸟、普通鵟等。全年共救护30种38只野生动物。
这些收容动物既有林业局、森林警察支队、地方派出所等部门收缴的非法饲养、买卖的野生动物,也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赠、解救的野生动物。其中,有大鲵、普通鵟、凤头鹰、雕鸮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除了开展救助外,区林业局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科教宣传,开展野生动物普法宣传、野生动物科学放生宣传,不断开创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公众教育工作新局面,提高广大市民对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区林业局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发现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时,可以拨打区林业局值班电话或者指定动物救助站电话联系救助或者指导救护。
渝北区林业局值班室电话:02367829897
动物救助站值班电话:13512350885(成福勇)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