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现代化炕房降本增效 助力药农致富增收
2024-11-25 11:54
初冬时节,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云雾裹挟着峰壑,树枝开始挂起了一层薄霜,一团白雾缠绕在山间,时而聚拢,时而散开,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缓缓展开。而这便是鸡鸣乡云木香种植基地的冬日美景。
眼下,正值云木香卖货的“黄金期”,基地里,药农们紧锣密鼓地将烘炕的木香剪根、抖土、装袋。伴随着一旁鼓风机、加热器连续低沉的轰鸣声,炕房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在基地种植药材已有15年的资同名说:“这两年我们的药材行情好,去年合作社销售了440万元,今年已经卖了210吨,现下又有人预订了65吨。现在,我们有了炕房,烘炕的效率大幅提升了,成本也降低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资同名边说,便已笑得合不拢嘴了。
资同名所说的炕房是鸡鸣乡今年施工的重点项目。年春,乡党委政府便决定在基地修建药材炕房,围绕炕房的规划、设计、建设各环节全过程,组建了工作专班,通过现场会商、考察学习、实地调查等方式,在“选”的问题上实现了精准破题。
“项目前期的文本一定得做‘扎实’,设计要符合药农们的需求。”鸡鸣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道。
据介绍,在炕房的选址、容量、烘炕方式等方面,工作专班在药材基地先后召开了6次会议。“功率小了不行,烘不过来。”“我们那边也要修一个,我们那边有几十户。”“要修大点,方便药材堆放。”就这样,方案在你一句我一句中已经有了大概的“模样”。
除了听取“土专家”的经验,工作专班3次前往湖北考察学习,邀请了4名专家来到基地现场,结合每年的产量和需求进行了专业指导,确保了设计的科学性、适用性、实用性。9月,炕房顺利开工。
在基地的一间新型化烘炕房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云木香的烘炕作业。经过严格控温、排湿,木香逐渐干燥,保留了最佳的药效和品质。
“因为这是第一批,等到干球温度达到65℃,湿球温度42℃差不多就烘好了。这时候的木香不枯不空心、药效好。我们这一炕就成功烘了2万斤木香。”炕房监管工作人员谢相林介绍道。
据了解,第一批新型化炕房已经全部投产使用,烘炕效率大幅提升,烘烤效果十分不错。
玉汝于成,非一日之功。在建设初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值汛期,基地连续下雨,原本的换填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坑坑洼洼,材料的运输便是炕房的“第一关”。
为保障项目按时完工,鸡鸣乡主动对接主管部门、施工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等进行专题研判,决定争取资金对基地的产业路进行二次换填。降雨一过,工人们都铆足了干劲,在做好安全防范、快速清除积水的基础上,短暂沉寂的施工现场再次忙碌了起来。最终,赶在云木香开挖的“黄金期”,5个新型化炕房顺利建成。10月底已全部成功投产使用。
“每个炕房大约192平方米,布局了2层烘炕区、库存区、卫生间等。炕房可一次性烘炕药材10吨,仅需要7天时间就能完全烘干,较原来的土炕,新型化炕房烘炕效率提升了70%~80%,第二批烘炕的效果还要更好。”林业技术专家周兴中说道。
据介绍,新型化炕房采用的是热风循环加热模式,风机将热气吹入炕房内,湿气通过2个窗口排出,原料燃烧的废气通过烟囱直接吸走,实现了烟、气分开,可达到中药材“三无一全”标准。
“原来我们用的是喉管炕,一次性只能烘干6千斤药材,需要24小时不间断烘炕半个月,中途还得翻炕1—2次。现在,改良了炕房就方便多了。”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喻秀炳说道。
较传统烧柴火的喉管炕,新型化炕房可选择柴、煤炭、电力等多种烘炕动力,少了中途翻炕程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鸡鸣乡云木香的种植历史已有60余年,在金岩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种植药材发家致富,现在云木香种植的在地面积已达到1.1余万亩。
“从我们父母那辈就在这儿种植药材了,现在的种植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一年下来收入十几万轻松。”喻秀炳说道。
做好“后勤保障”是药农们致富增收的“密码本”。从2018年开始,党委政府强短短、补弱项,持续加大生产要素投入力度,积极对接相关单位跑项目,要资金,在崖壁上凿路结束了“人背马驼”的历史,新建了4口100立方米的水池让“天坑水”的成为“过去式”,直达基地的产业路经过3次换填实现了全线贯通。在今年,新换填了4公里药材基地产业路,硬化了2.7公里运输路,5个新型化的改良炕房助力药农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条件好了起来,销售才更有保障。在销售上,金岩村按照“做大基地、做深加工”发展思路,探索了“基地+合作社+农户”联合发展模式,由大户带散户,推广“订单联合销售”模式,不断打开新型销售渠道,现已销售近400吨,预计今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
除此之外,鸡鸣乡还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万亩”为词条,不断推动金岩村云木香种植基地的“声和影”在城口县“大巴山药谷”推介会、学研用对接大会上亮相,进一步提升基地知名度,吸引了安徽、宣汉、开州区等地的多家收购商慕名前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鸡鸣乡将抢抓“双高”经济,立足药材之本,做精深加工,做强产业链,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宣传推广,进一步推进药材和药“财”共生。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