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
2025-01-23 14:24
森林覆盖率达到98.6%,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每立方厘米超过1200个,名副其实的“肺叶”和“氧吧”,拥有2224种植物和1378种动物……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经过近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重庆中心城区的生态“宝贝”。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日前,“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专题调研及座谈会在北碚区成功举行。
重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张永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孝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立,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璧属,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叶红,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专题调研及座谈会。
当天,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了坐落在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金刚碑老街,实地感受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随后,在柏联温泉酒店,专家们对酒店的运营管理及消费者需求变化作了详细的了解。在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专家们透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满是回忆的文物,重温了那段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下午,专家们赶往缙云山生态文明教育展示馆,在馆内融合声光电等前沿技术的多媒体展厅,在解说员的详细介绍中,大家沉浸式感受了北碚区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缙云山生态治理后的静谧与美好……一系列调研活动紧张有序、内容丰富。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北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目前,北碚区已较好完成了生态环境整治的阶段性任务,总结提炼、扩面推广了具有缙云山辨识度的实践经验。但是,如何做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亟待破题。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能是为了生态不搞发展,也不能是多了绿色而少了发展,而是要在绿色之中求发展。”“缙云山的保护和发展不是缙云山北碚片区力所能及的,也不是北碚区力所能及的,而是需要全市统筹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协同推进缙云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合力和机制……”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据悉,近年来,北碚区积极探索拓展“两山”转化新路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增强经济的“含绿量”,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建设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日益成为缙云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目前,为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北碚区正积极优化拓展缙云山“一心四片”总体空间布局。一心片区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等为重点区域,打造成渝地区知名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东片区以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北温泉风景名胜区等为重点区域,打造生态人文休闲度假区;南片区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为重点区域,打造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西片区以柏林村为重点区域,打造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北片区以温泉谷文旅产业园、大健康装备制造产业园为重点区域,打造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本次调研活动及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将在加强缙云山生态治理的同时,为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进一步加快北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的步伐,把缙云山打造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典范。(何林灿)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