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巴南镇街这样干”|石滩镇:一粒大米激活产业强镇新引擎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12-18 09:48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石滩大米”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铺就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地处巴南区“南大门”的石滩镇,在党建引领下,正以“石滩大米”全产业链发展为轴心,全力驱动乡村经济蓬勃发展,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画卷。

“石滩大米”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去探寻其背后的产业发展密码。

镜头聚焦》》

稻香深处是石滩人的匠心与创新

每逢丰收季,石滩镇的“云端梯田”便化作一幅绚丽的画卷。金色的稻穗在日出日落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在金色稻浪中,“突突”的轰鸣声奏响田间交响乐。

这是收获的喜悦,更是“石滩大米”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写照。从选种、育秧、移栽、管护到收割、加工、销售,“石滩大米”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石滩人的匠心与汗水。他们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山泉水灌溉,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确保了大米的绿色、安全。在加工环节,石滩镇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化设备,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烘干机,采取低温烘干,保证稻谷水分含量在13.5%—14.5%之间,并配备了1600吨的仓储能力。同时,采用全球知名品牌“佐竹米机”成套大米加工设备,经过循环砻谷、多级低压碾磨等多道工序,才能产出外表温润、颗粒饱满,口感细腻、香糯微甜的“石滩大米”。

▲石滩大米加工工厂,现代化设备确保大米出品的品质和效率

随着全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石滩大米”已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更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多项殊荣,并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土特产”推介名录。根据工作推进,“石滩大米”还计划在2024年年底完成绿色食品认证,在2025年年底将完成有机食品认证。

未来,石滩镇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让“石滩大米”走出重庆,香飘全国。

书记访谈》》

以“石滩大米”为笔 描绘乡村新盛景

——罗跃 巴南区石滩镇党委书记

作为巴南区海拔最高的镇,石滩镇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质的“石滩大米”。

正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更是因为深知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潜力,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扣“云上原乡 金玉石滩”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高山生态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方斗村彭家屋基,“云端梯田”秋色绚烂

以“石滩大米”为核心产业,我们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与拓展,深化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与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石滩大米”等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目前,石滩大米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预计2025年将扩大至1.4万亩,实现大米生产560万斤,集体销售额达900万元,纯收入300万元,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村民们晾晒稻谷的过程,宛如在金色画布上作画

同时,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注重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石滩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依托大米产业,石滩镇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未来,我们的思路“清晰且坚定”——把“石滩大米”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老百姓增收致富贡献力量,描绘出一幅更加美丽的乡村新盛景。

(谢静)

编辑: 彭光瑞   主编:胡东强      审核: 王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