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双城|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三万亿后重庆再出发⑥ | 瞄准高端 重庆摩托冲刺“千亿级”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白麟
    时间:2024-02-26 06:47

    不久前,中国摩托车商会公布了2023年国内摩托车销量数据。

    隆鑫、宗申、银翔三家重庆摩企,在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榜单上,分别位列第二、三、八名,三家总产量达271.6万辆;出口方面,“重庆造”更是独占鳌头,隆鑫、宗申、银翔、力帆、航天巴山5家摩企分别位列销量榜第一、四、五、八、十名;在新兴的电摩板块,宗申和隆鑫也分别进入销量榜前十。

    在诸多数据中,排量大于250cc的摩托车销量受到业内特别关注。

    前几年,这一类车型产量每年都以近50%的速率上升,被业内人士看作行业最重要的新风向标。而在2023年,这一类车型产量为51.18万辆,同比下降了7.13%。

    然而,中国摩托车商会数据显示,隆鑫旗下高端品牌“无极”2023年250cc以上大排量高端摩托总销量达7.5万台,同比增长53.7%,在全国销量前三企业中增长最高。鑫源摩托更是逆势大增564.5%,总销量近两万辆。“重庆造”摩托却用逆势上扬,振奋行业信心,举起了打造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大旗,目标直指“千亿级”。

    迈向高端 车企受益

    2023年,全市摩托车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2.5%。本地产高端摩托产品的热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依然看好高端摩托车的前景。”隆鑫通用副总裁黎军表示,行业竞争无疑越来越激烈,但正因为如此,企业更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更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

    宗申动力相关人士表达了同样看法:“我们机车公司积极布局大排量和高端电摩,打造宗申‘赛科龙’和‘森蓝’高端品牌。近5年,高端产品销量增加了2倍,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来自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生产摩托车562万辆,实现产值862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本地产高端摩托产品的热销,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比起一辆普通摩托车数千元的平均单价,250cc以上排量摩托车的平均单价可达1万多乃至数万元。价格和利润上的巨大差别,背后牵连到一个本土产业未来的命运。

    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摩托车产业向中大排量、电动化方向发展,摩托车逐步从代步工具向消费娱乐产品转型,是大趋势。重庆要发展好摩托车这一制造业支柱产业,必须围绕高端摩托车产业做好文章。

    实际上,我市主要的摩企,都是实施产业高端化的受益者。比如宗申近年来打造上市了RT3、RT2、ES5等多款优质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力帆旗下高端品牌派方一推出便受到市场追捧。

    在黎军看来,发展大排量高端摩托给企业带来了更强的盈利能力,使得企业能够引入和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持续推进技术、供应链和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对企业而言生死攸关。

    正是看到其中关键,今年年初,《重庆市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该计划明确提出:

    到2027年,全市摩托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产量突破800万辆(出口500万辆);其中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25万辆,电动摩托车400万辆。力争培育4家年产50万辆以上的摩托车龙头企业,打造2个国际知名品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到80%,摩托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5%,打造一个高端摩托车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路径明确 开年发力

    聚焦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高端摩托车产品,多家摩企加快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力争新年“开门红”

    市经信委相关人士介绍,按照上述行动计划,接下来我市将从优化摩托车产品体系、加快零部件产业补链强链、推进摩托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发力。

    以发展大排量摩托车为例,我市将鼓励摩托车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聚焦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街车、巡航车、复古车、旅行车、赛车、越野车等高端摩托车产品,梳理国内外品牌市场格局,制定细分车型研发规划,加快燃油摩托车产品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在发展高端电动摩托方面,我市将鼓励摩企开展长续航、高性能电摩开发,并加大电动踏板摩托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等基础车型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育力度。

    此外,我市还将聚焦产业链,持续巩固发动机缸体、发动机缸盖、齿轮、活塞环等零部件产品优势,重点提升高端车架、ABS、电子控制器、催化转化器、电喷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配套能力。

    有了明确的产业路径引导,我市众多摩企迅速行动,力争新年“开门红”。

    不久前,隆鑫无极机车新品SR250GT上市,并在行业内首次使用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接入文心一言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专属“AI骑行助理”。未来隆鑫还将把大模型能力应用在摩托车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研发知识积累等更多环节。

    “除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还要大力研发公升级的大排量发动机,实现机械产品向智能产品、贴牌代工向自主品牌转变以及工业品向消费品升级。”黎军表示。

    力帆在新年里也有一系列大动作。除了打造国内V缸中大排巡航太子及巡旅休闲娱乐产品细分领先品牌,该公司还将推出V400经典太子、V600巡旅,后续开展公升级V缸巡航太子及巡旅的预研;依托力帆科技旗下睿蓝汽车的供应链优势,导入汽车行业优秀零配件供应链应用至摩托车产业。

    宗申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新的一年里宗申将组织和利用好国内外优势资源,进行强强联合开发设计。

    例如在整车方面,与英国里卡多、宗申赛车队、奥地利基司卡等进行充分合作;在关键部件及系统方面,与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等优秀供应商协同开发。

    政策助推 补齐短板

    我市将在企业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产业融合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支持力度

    目前,重庆发展高端摩托产业步稳蹄疾、亮点颇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参照国际顶尖品牌,重庆相关板块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过去,摩托车只是代步工具,许多品牌长期走低价值路线,针对运动、休闲、娱乐方面的高端消费市场,在产品理解、设计、用户需求把握以及商业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还有不足。”黎军坦言。

    力帆相关人士指出,相比外资企业的高端摩托,国产摩托在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渠道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大排量发动机方面,大排量曲轴轴瓦、连杆瓦的设计、发动机水套水循环系统设计、整车流场分析等技术上,国产品牌还需要“补课”。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对高端摩托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仍有待提高。

    “除了推动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数智化升级,积极整合产学研资源,我们还应该加大对摩托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宗申相关人士建议,重庆要加大外地优质供应资源的引进、本地潜力供应资源的培育;针对产品及技术研发,进一步优化支持政策;针对制造升级、5G应用项目投入,应持续提供社保支持与减免优惠;进一步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协助和政策支持。

    黎军则呼吁取消禁限摩政策和摩托车消费税。他建议尽快规范电动摩托车市场,“现在市面上的两轮车,到底哪些属于助力车,哪些是摩托车?这些产品界定需要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已有谋划。

    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我市将充分发挥推动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工作专班作用,加强协同联动,抓好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决策部署。接下来将持续优化摩托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在企业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产业融合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此外,我市还将围绕重点领域,实施产业链上下游精准招商,围绕人才需求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摩托车重点实验室等;指导摩托车企业精准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通过加强协同合作共享海外营销、服务渠道,鼓励整车企业在海外有步骤地建立整车生产基地和散件组装工厂。重点提升摩托车产业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一体化服务能力,建立重庆市摩托车产业高质量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数读·重庆摩托车产业转型升级>>>

    2023年

    全市生产摩托车562万辆,实现产值862亿元

    产值同比增长1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重庆市高端摩托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

    全市摩托车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

    年产量突破800万辆(出口500万辆)

    其中250cc及以上中大排量25万辆,电动摩托车400万辆

    力争培育4家年产50万辆以上的龙头企业

    打造2个国际知名品牌

    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80%

    摩托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5%

    (数据来源:市经信委)

    编辑:李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