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要闻|
  • 观重庆|
  • 时事|
  • 理论头条|
  • 渝视频|
  • 两江观察|
  • 经济|
  • 民生|
  • 文旅|
  • 专题|
  • APP下载|
  • 轨道站与“坝坝舞”争场地 这场风波如何化解

    重庆日报 记者 何春阳 王亚同

    POST TIME:2023-02-21 07:23:47

    ▲2月20日,南岸区,轨道十号线后堡站出入口。特约摄影 郭旭\视觉重庆

     

    今年春节前夕,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南岸后堡站正式开通。

    家门口有了轨道站点,让当地居民欣喜不已。当天,后堡社区居民杨达人和老姐妹们,就兴冲冲地乘坐10号线到重庆大礼堂、中央公园体验了一把轨道交通带来的便利。

    然而,谁能想到,3年前,轨道后堡站启动建设时,还引发了一场“风波”。

    原来,规划的后堡轨道站出入口,设在社区唯一的小广场上。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区广场,是居民跳广场舞、锻炼的主要场地,这让大家“很受伤”“很抵触”,甚至有人跑到社区去“讨说法”。

    “一开始大家认为这件事无解。后来,我们用‘三事分流’工作法,将这件看似是居民跳不了舞的‘私事’,转为协商解决的‘小事’,又推动其升级为街道的‘大事’,不仅为居民争取到一个公园,拓展了公共活动空间,还推动了社区城市更新。”南岸区南坪街道后堡社区党委书记杨莉说,目前,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新后堡公园正在加紧施工。

    “三事分流”工作法,是南岸区社会治理中推出的创新之举——以社区为单元,收集群众问题诉求,分成大事、小事和私事,再分流到街道和相关部门。大事,政府牵头快办;小事,社区协商共办;私事,引导群众自办。

    如今,“三事分流”工作法在南岸全面推开,成为基层治理协商共治的生动实践。

    小广场封闭施工,跳舞大妈上门“讨说法”

    “每周一三五要跳舞,现在把小广场围了,让我们这些老孃孃去哪?”

    2019年11月的一天,时任后堡社区党委书记陆俊娟的办公室,闯入一群“不速之客”。78岁的杨达人和四五个老姐妹一进来,就情绪激动地倒起了“苦水”。

    此前一天,轨道后堡站出入口项目施工方入驻。一夜之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小广场被围挡起来,跳广场舞的孃孃们没了场地。

    “社区就这么一块宽敞的地方,现在还被占了,修啥子也不能影响群众锻炼!”杨达人越说声音越大。作为后堡社区公益站站长和社区自治组织星光协会的代表,她提出的问题,反映了社区上百位居民的心声。

    时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李秀媛闻声赶来。“孃孃你们放心,这个事情肯定是要解决的,大家莫着急。”陆俊娟和李秀媛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居民,一边思考如何推动事情顺利解决。

    作为一名在社区工作多年的老书记,陆俊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南岸区2012年创新推出的“三事分流”工作法。

    “‘三事分流’不是三事分离,不是僵化不变,大事、小事和私事可以动态转化。”陆俊娟认为,按照事权清单,群众跳广场舞,本应算“私事”。但孃孃们诉求的背后,凸显了后堡这个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稀缺的问题,“涉及到那么多居民,这就不是私事了,应该升格由社区协商解决。”

    活动空间非小事,居民代表会开了近两个小时

    次日一早,陆俊娟、李秀媛主动找到轨道车站施工方,了解相关情况,得到的答复是:站点修好后,大家出行只会更方便,就是这个小广场的有效使用面积会缩水1/3。

    社区随即召开居民代表会,向居民们反馈施工情况和建成影响,并建议大家暂时到社区服务中心活动。

    “社区服务中心这栋楼本来就是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那么多单位都要用场地,我们哪里排得到好多时间?”

    “也不可能长期在这里跳,地盘小、声音开大了又招人嫌。”

    “室内跳起不安逸,外头的坝子空旷些,人都要舒服些。”

    平时20来人参加,半个多小时就能开完的居民代表会,那天愣是来了50多人,足足开了近两个小时。

    几天后,陆俊娟和李秀媛带着杨达人等居民,来到施工方办公室,面对面商量解决方案,希望施工方考虑居民意见,建个小舞台作为补偿。协商后,施工方承诺满足要求,但只能安排在项目完工后。对方还表示,由于轨道站出入口工期长,围挡时限不能确定。

    社区只好向南坪街道反映这个情况,提出了增加公共活动空间的动议。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的事跑前跑后,杨达人主动找到陆俊娟,“我们不做旁观者,要做参与者。”她建议发挥公益站成员人熟、地熟的优势,一起找场地。

    有了更多力量加入,大家很快找到了目标——社区荒废许久的后堡公园。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公园,曾有一片开阔的空地,但现在却被几家“坝坝茶馆”占据着。

    于是,后堡社区党委牵头,工作人员和居民们分头行动,先与区城管局协调,又找茶馆老板“聊天”。“轮番上阵”后,“坝坝茶馆”同意调整营业时间,将一早一晚的场地留给居民。

    政府主抓,公共活动空间要实现“占补平衡”

    社区出面协商,暂时平息了矛盾,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小区公共活动空间稀缺的问题。于是,社区又把这一情况反映到了街道。

    接到社区反映后,南坪街道高度重视,街道党工委决定将其上升为政府主抓的“大事”,指定规建办,谋划最优解决办法。

    “居民意见,反映的是现实合理需求,不能敷衍了事。”南坪街道规建办主任雷自坚说,除轨道出入口侵占公共活动用地外,街道还接到不少群众反映当地基础设施不足、管道老旧等问题。

    “区里将启动城市更新,能否请区里将后堡全域纳入更新项目,在改造老旧小区、提档升级基础设施的同时,拓展居民活动空间。”在与区住建委的一次协商对接会上,雷自坚抛出解决思路。

    会上,后堡社区居民的意见被“打包呈现”,南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宁豫郑重表示:“后堡公园周边好几万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却很少,要力争纳入城市更新项目,无论怎么改,一定要实现‘占补平衡’甚至‘补得更多’,给居民留足活动空间。”

    此后,街道规建办固定了4名工作人员,分成“三班倒”,专门负责申报事项。至此,“三事分流”实现了动态转化。

    各方努力下,2020年初,南岸区住建委成功申请到城市更新项目。其中,就包括将后堡公园打造成一个多用途、开放式的公共空间。

    消息传来,后堡社区沸腾了。大家在兴奋之余,纷纷为社区更新献上“金点子”:升级公园连廊,做个观景台;秦良玉曾经镇守过的南坪关就在我们后堡,希望好好挖掘一下……

    此后,南坪街道每周都会与区住建委召开一次项目推进工作会,地点大都选在后堡,便于了解项目进展,及时研究调整优化方案。

    为充分满足群众需求,街道和社区又根据网格分区,召开了不下十次院坝会,征求居民的意见建议。

    2022年初,后堡社区城市更新方案基本敲定:利用边坡和荒废已久的后堡公园,升级打造一个新公园,在公园内规划一个700多平方米的广场。此外,还要在社区新建一个200平方米的室内公共活动场所“后堡里”。两个项目计划今年6月前完工。

    打造“三事分流”加强版,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

    轨道10号线后堡站开通后,后堡社区一天比一天热闹。

    “原来去南滨路,要走半个小时;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到江边吹风。”在后堡居住多年的冉茂毅说,城市更新、轨道设站、治理提升带来的综合效应,为社区再次起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社区年轻人越来越多,社区的房子也好租了。

    如今,陆俊娟已退休,李秀媛调到了附近社区,“接棒”的杨莉干劲更足。“三事分流,让我们社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不吹壳子、走过场,是真正协商议事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固化机制,打造‘三事分流’加强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她说。

    近年来,南岸各地结合实际,形成众多“三事分流”的特色升级,像后堡社区这样的鲜活实践案例越来越多。

    南坪镇康德社区,通过社区、业委会、居民代表三级议事会,成功处置某小区物业过渡期的矛盾纠纷,化“大事”为“小事”。

    涂山镇福民社区,以“三事分流”助推家社共育,通过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协商联动,成立以儿童为链接的家长互助社。

    “三事分流”工作法,可操作、易上手,现在,不仅在南岸区广泛运用,而且开始在全市推广。

    “完善基层治理,让群众更有感。”南岸区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强化数字赋能,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丰富“三事分流”工作法内涵,持续打造加强版,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

    专家点评>>>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张彦:

    用“三事分流”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当前,中国基层的社会治理普遍存在一些“老大难”问题,如政府、社会和居民的边界不明、责权不清、沟通不畅,社区自治与治理的机制尚未有效发挥作用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基层的社会治理就不能做到高效,人民至上的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就不会落到实处。

    我们在近10年的调查中发现,南岸区推行“三事分流”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使人们看到了推进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向与路径。

    南岸后堡社区推行“三事分流”工作法,把轨道后堡站出入口修建纳入居民、社区、街道和区政府协商的“三事清单”,分清其中“大事、小事和私事”的走向,落实“三事分责”,确立“权利共享,责任共担”“私事自治、小事共治、大事法治”的“三事分流”公约,厘清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民众个人在社区治理中的身份和职责。找准“谁带头”,从政府“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找准“谁参与”,从民众“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找准“谁做主”,从政府“直接管理”到居民“自我管理”,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共同参与为主体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努力提高治理效率,并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南岸后堡社区城市更新的案例告诉我们:“三事分流”不是三事分离,“大事”“小事”“私事”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是可以通过转换、渗透,相互配合,责任共担,动态地把民众“急难愁盼”从“个人困扰”转化为“公共议题”。强化党建领导优势,加大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提升群团组织的引领作用,彰显社区公益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协同治理能力,是升级打造“三事分流”工作方法的题中之意。唯有让民众切实地感到称心满意,体验到公平、公正与正义,才能把人民至上的基层社会治理落到实处。

    编辑:戴晓涵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