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培英育俊萃百年芳华 弦歌不辍奏筑梦交响 ——解读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历史文脉里的教育传承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1-07-01 07:57:20 | 编辑:李振兵

聚奎中学远景

聚奎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音乐党课

她从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走来,穿过时光长廊,留下历久弥新的教育剪影;她在奔腾不息的长河里奋进,度过风雨苍茫,书写与时俱进的光阴故事;她向着更远的征程铿锵前行,超脱繁华之外,践行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她便是坐落于江津区风景名胜黑石山的百年名校——重庆市聚奎中学校。

151年前,聚奎中学诞生。由此,这片承载教育梦想的育人热土,开始厚植兼学中西、爱国为民的根基,逐渐成为名噪地方的求学之地。

151年间,聚奎中学的办学形态虽几经变迁,又几易校名,但数代热心教育的创业者和数千教育工作者,在坚持原有办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对教育教学推陈出新,悉心培育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骨干英才。

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成长。迈入新时代的聚奎中学,秉承“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凝练璀璨而悠久的校史文化,以“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教学,打造“崇德弘文”的文化品牌,形成“红色领航·文化铸魂”党建特色,营造了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孕育有远见卓识、拼搏精神、健康向上的聚奎少年,赓续着匠心育良才的荣光与辉煌。

走进聚奎中学的过往与今朝,领略她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魅力。

1 激活锐意立新的源头活水

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山水美景曲径通幽,群鸟栖息动静相宜,琅琅书声不绝于耳……漫步在“校在景区里,人如画中行”的聚奎中学,欣赏迷人景致,感知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遇见学校在那个风云激荡年代的“教育足迹”。

1870年,乡绅邓石泉和白沙团总张元富共同创办了聚奎义塾,后与其他有识之士一起筹建聚奎书院,兴庠序之教,重自由讲学,弥补了白沙镇教育发展落后的差距。

“聚奎书院积累下的优良传统、教育之道,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精神指引意义。比如,书院时期留下的大门对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聚奎沿用至今的办学宗旨。”聚奎中学校史相关研究负责人说。

今人讲述道,聚奎创办人邓石泉思想开明,乐于接受新事物,具有朴素的教育情怀。在聚奎书院办理25年,改为聚奎学堂后,指导次子邓鹤翔主持堂务,大力发展新学,开设物理、化学、英文等课程,并进行运动场开辟,新式教学楼修建等,还举办了江津体育史上第一次运动会,为学堂办学带来了新的教育风气。

时间走到1911年,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聚奎学堂特聘教官来校教授兵体操,老师则教授制作炸药的方式,师生积极参加,无不怀忧国事。当年7月,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九月武昌起义,聚奎师生为之深受触动,随即投入到了白沙军民起义游行的队伍。此后,聚奎教师奔走国事,不遗余力;聚奎学生或投笔从戎,或回乡练团,或奔走各处宣传讲演。涌现出爱国诗人吴吉芳、辛亥革命烈士卞小吾、巴渝史学家邓少琴等时代英才。

“在那个国家危亡的时代,聚奎力求思想锐意革新、努力挽救国运。这也是书院、学堂时期最为看重的教育重心。”聚奎中学认为。

彼时的爱国主义情怀,民主革命思潮,在聚奎师生的精神和血脉里生根发芽,他们探索治学济世之道,汇聚了力量源泉的生生不息,载道一个多世纪传承至今,“爱国爱家、锐意进取”成为如今聚奎师生的一大“典型气质”。

2 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教育血脉

爱国主义精神是聚奎师生在近代时期所显现的“教育特质”,包括进步、科学、全面发展,以及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

校友肖林是接受学校新思潮、新知识洗礼,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代表。

曾就读于聚奎小学的肖林,在目睹祖国母亲经历苦难后,放弃爱好的文学,毅然走上截然不同的救国道路——成为一名中共重庆地下党成员,他被人称为“红色掌柜”。

那近10年时间,肖林遵循“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要多少,就给多少,绝不能误事”的原则,为党筹措经费。解放后,他向中央上交资金约合黄金12万两,固定资产1000多万美元,只留下3块银元纪念。

肖林长期掌握着大量的资金,无人监督却能自觉坚持党的要求,不贪一丝一毫,为自己所忠诚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事实上,此时聚奎注重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注重严格管理和实学,师生拥抱了更新潮、更先进的事物,为培育像肖林这样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成长沃土。两弹一星功勋周光召、著名书法家周浩然、著名国画家张采芹等人,也是这一时期从聚奎走出去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家。

而后,陈独秀来到聚奎为全校师生演讲,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以真才实学抗日救国,留给了聚奎师生宝贵的财富。冯玉祥、梁漱溟、萧公权、佘雪曼等人先后来校演讲授课,这对学生视野的扩大,思维的发展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为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聚奎制定管理和发展计划,陆续修建起了大礼堂、实验室、图书室等教育教学场所,并组建学生军乐队,特开农作物展览会……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途径,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比如,学生都必须坚持劳动,农作一科,实地练习,人人分管一定的种植地段;学生自办图书室,自办各种球队、戏剧、歌咏队、读书会、辩论会等活动社团。

那时,聚奎走在时代前列对其日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构建提档升级的教育新格局

文理科并重,高初中并举,办学质量逐年攀升……进入现代时期的聚奎孜孜追求着教育的“诗意远方”。校友周光召题书的“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确定为聚奎校训,“求实、进取、吃苦、团结”的八字“箴言”,更是这一时期的聚奎所总结出的教育导向。

现代时期的聚奎,审时度势、昂首奋进的步伐迈得从容:推行《红领巾》教学法,后发展为各科的“五步教学法”;贯彻德育、智育、综合技术教育、体育和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推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行校长负责制;被市体委评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批准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重庆市文明单位和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让百年聚奎的教育和文脉延续,有了更为生动具体的注脚。

这一段时期涌现出诸多优秀的聚奎学子。如中国女排原主教练邓若曾,引领队伍拼搏连赢佳绩;法学权威周光权,依宪立法彰显价值。前者的成长与聚奎全校推广排球等运动,无疑是紧密相关的。而后者则离不开其在校期间学校对相关法律意识等的有意培养,指明了“术业专攻”的方向。

除了打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新的篇章,聚奎也在育人环境的打造上匠心独运。连年拨款培修园林亭榭,在黑石上补刻、新刻名人诗、书、楹联30余处,扩建了九曲池、饮水思源池、鹰嘴亭,新建了花苑、大门牌楼等景点,新建了教学大楼、图书馆大楼、教工宿舍共7000平方米,整修了校内大道,培植花树林木,让学校校容焕然一新,为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营建了更为温馨和舒适的环境,是他们宜教、宜学、宜居的理想场所。

累积、传承的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激励聚奎在承上启下的时期,不断创造新的精彩,绘就了百年聚奎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4 形成优质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历史,总是在一些关键节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聚奎中学继承历代先贤的传统,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德育、师资、文化、课堂等教育核心,为国家发展培育栋梁之才。

“党建抓得好,教育就有魂,学校就有精气神。”聚奎中学确立“党建引领发展”的理念,紧扣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内抓质量,外塑形象,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聚奎中学总结出‘崇德弘文’文化品牌,通过学养教育、激励教育、力行教育和乐成教育‘四个维度’,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心理健全、身体健康的时代新人。”聚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戴海军介绍。

所谓学养教育,是指学校开发传统经典和中华诗词等教育资源,以读创为基本手段,打造特色诗教文化名校。激励教育指的是以校友励志和榜样激励为主要内容,以学校厚重的文化积淀为载体,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力行教育指的是围绕活动体验和创新实践,为孩子增添亲近自然、融入社会、放眼世界的人生经历。乐成教育是发挥制度文化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聚奎中学多层次、多渠道地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有魅力、教艺精湛有风格、社会认同有声誉的教师队伍,还实施了以德育活动课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年级“月主题活动”,核心素养培养,“崇德弘文文化”校本课程促进师生“提升自我、修养自我、展现自我、完善自我”。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聚奎中学发掘精神和历史元素,打出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健康校园、书香校园和诗教名校等“组合拳”,把符合新时代所需的文化因子不断注入师生成长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中国翻转第一校”美称的聚奎中学,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撬动教育教学发生转变。

后记>>>

跨越151年沧海桑田,聚奎中学经历了科举制时的义塾、书院、学堂,由资本主义的新式学校到社会主义学校,由小学、初中到高中,采用过私立、县立、公立,各种体制……历史这支“如椽巨笔”绘出聚奎中学日新月异、底蕴悠长的壮丽长卷。

可以说,学校的发展史是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史的缩影。

无论是造就名师学者,还是成就翘楚英才,一个个璀璨的“聚奎星”,无一不为这方文脉兴盛之地增缀亮泽,在历史长河熠熠生辉。而聚奎厚重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江津乃至川渝地区近代文化教育的风标。

展望未来,聚奎人必将再接再厉,把聚奎中学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校风优良、管理民主、质量上乘、充满关爱和充溢书香的重点中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荣誉>>>

聚奎中学

2019年7月学校人工智能社团参加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决赛斩获一金二银三铜的好成绩

2021年3月,陈奕锦同学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小发明家”称号,伍政伟同学获“科技小能手”称号

国家级绿色校园

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单位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共青团中央授予的

“小平科技创新试验室”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授予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重庆市美丽校园

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

熊炯 文秀月 张骞月 图片由聚奎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