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巴渝,暖意犹浓。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全长29公里,包含19座车站、1个停车场、1个车辆段、2个主变电所,是重庆市政府与中国铁建以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也是中国铁建在渝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轨道交通PPP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
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总投资约220亿元的超大型市政工程,18号线项目开工一年多来,连续克服了征地拆迁、疫情汛期等多重困难的严峻考验,全体参建员工历尽艰辛、逆势奋进,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给不同寻常的2020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背后,却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
落子巴渝,奋楫扬帆开新局
2019年5月,中国铁建联合体以社会投资人身份中标重庆市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PPP项目。这标志着中国铁建系统在渝第一个轨道交通PPP项目正式落地,对中国铁建重庆区域总部(重投集团)开拓新兴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发展意义重大。
几乎同步,各土建施工单位跑步进场。6月轨道交通18号线加快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全线开工步伐加快。同年7月,由中国铁建代表社会出资方、重庆城市交通开投集团代表政府出资方,共同组建的重庆轨道十八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成功注册。中国铁建还成立了施工总承包指挥部,委托重投集团对项目公司及指挥部行使管理职能。重投集团高度重视,积极组建了高效精干的项目公司团队,并组织协调10土建标段、6个站后标段,共同参建全线车站、区间隧道、铺轨、装饰装修、机电安装和通信信号等工程。
18号线位于重庆市西南部,起于富华路站,途经渝中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和大渡口区,串联大杨石、李家沱和大渡口组团,终于跳蹬南站,大部分站点、线路途经繁华闹市区,地下管网数量繁多,施工外部协调压力大。
项目公司主动挑起重担,统一组织劳务招标,分强电、弱电、市政三个专业通过竞争性比选确定专业迁改队伍,有效节省了成本。项目公司和指挥部多方沟通、协调推进,已取得李家沱长江复线桥、奥石区间等11个站点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累计取得14个站点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是重庆第三轮轨道建设中最先取得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及用地批文并完成用地控规修改入库的线路,也是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站点数量最多的线路。截至目前,完成永久用地移交878亩,临时用地移交329亩,房屋拆迁约4.41万平方米,为主体施工提供了可靠外部条件。全线43个土建工点已开29个,剩余未开工点正在稳步推进用地移交与报规等工作。
目标明确,合力攻坚谱新篇
18号线工程为重庆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南北向交通干线,点多面广线长、工程环境复杂、施工线路下穿桥梁、高层建筑群等,施工难度大。
进场之初,项目公司就明确了创“鲁班奖”的目标。在现场管理中,项目公司和指挥部坚持“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以“安全月”“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质量管理活动,推行标准化文明工地建设,为后期运营维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如针对桩基施工特点,组织召开“双螺套钢筋接头连接新技术、新工艺专家评审会”;开展质量通病与预防系列培训、钢筋连接质量控制培训与交流;进行“鲁班奖”工程实地考察学习;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关键工序举牌验收及标准化视频拍摄制度;党员安全质量监督岗、安全讲武堂、案例反思安全质量管理剖析会等活动,强化安全质量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在现场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全线10个土建标段中有6个获得2019年度“重庆市建筑施工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称号。
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项目公司成立了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概算修编、方案优化,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工作。
项目公司通过对车站布置形式及结构构造进行优化,在满足功能布局、远期客流预测量的条件下,减少车站层数,建筑面积等规模性指标,达到了从方案阶段控制投资的效果。如歇台子站,初设方案小里程端区间下穿军事地块,根据规划反馈及项目公司了解,果断调整路线,将该站由3层调整为标准2层站,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风险,优化后车站概算由3.96亿元降为3.58亿元。
在高架区间主要是通过优化桩基长度、承台尺寸、盖梁形式等,优化结构尺寸,降低投资费用。
公司还搭建了BIM+GIS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建立三维实景场地模型,对车站用地选址进行综合比选和论证,得出最优站位布置。如富华路停车场及出入线因侵入新华日报旧址国家级文物保护范围,历时一年多,设计方案一直未能得到批准。且渝中区土地资源紧张,设计方案一度陷入僵局。项目公司组织设计多次实地踏勘,提出明暗挖结合的全地下停车场方案,既有效避开了文物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又巧妙避开了周边诸多控制性建(构)筑物,同时解决了渝中区还绿要求,从而稳定了设计方案。
在项目公司和指挥部的强力推动下,目前全线所有车站、区间及场段设计方案已全部稳定,且获规划技术确认,区间结构已全部出图,累计完成施工设计送审稿243册,正施工图文件171册。
既要创优,更要创效。综合分析基建市场形势,项目公司和指挥部积极创新思维,由中铁物资集团西南公司协助,采用“源头采购+共同选商+一体化服务”的集采新模式,通过整合市场资源,不仅提高了供应质量,降低采购成本,还增加了采购透明度,获得各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项目公司对水泥、钢筋、混凝土等施工主材实行公开集采招标,然后由各项目部分别签合同,既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压低材料价格,又将生产组织、供应保障和质量监控有效关联起来,实现了集采工作由单一供应向集成服务转变。到2020年底,全线土建所需主要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基本完成,采购金额累计30多亿元,综合节资率达5.21%。
在加强项目公司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方面,18号线PPP项目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之前机电系统、运营筹备都是土建施工临近结束才上场,而18号线吸取以往高速公路领域的教训,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和其他业务部门同步设置。还要求机电施工单位提前进场,组织和土建施工单位进行接口的图纸会审及现场检查,及时纠偏,共计审查初设图95册发现问题372项并反馈给设计单位核实修正,有效避免返工并控制了后期运维成本;还完成了车辆设备标书编制,在不超概的前提下,要求供应商采用永磁牵引、LCU、变频空调、蓄电池管理目前重庆轨道市场未采用的4类新技术,增强了车辆的节能、安全、舒适性能,获得了实施机构组织的专家评审会的高度肯定。
年初项目公司明确了运营整体思路,即引进南京地铁先进管理经验,融入铁建优秀文化元素,培养铁建专业运营维护队伍,打造铁建轨道交通运营品牌。今年运营管理部已有4名专业管理人员到岗,通过对重庆轨道交通既有9条线路58座重点或特色车站的现场走访调研,已完成运营期公司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方案的编制、修改完善及对比分析,为后期运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沉潜笃实,年终冲刺启新程
“领导班子是龙头,抓好班子建设是加强项目公司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项目公司高效工作的秘诀。”项目公司功能定位为引领整合,管理原则为严管善待。根据实际,公司科学分解工作任务,由5个副职分别负责方案设计、施工生产、融资管理、征地拆迁、投资成本5条线工作,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总承包指挥部定位为项目公司管理职能的延伸,重点抓好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标准化),管线迁改和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及后期管理工作。项目公司和指挥部均以“服务”为主导,以“四高”(高标准、高目标、高质量、高速度)为工作原则,以“六个满意”(让业主满意、让政府满意、让股东满意、让员工满意、让施工单位满意、让其他相关利益方满意)为整体目标,下沉一线、包保到人,为参建单位创造良好的办事通道,为主体工程快速形成施工规模创造良好条件。
针对部分工点征地拆迁进度缓慢的难题,公司主管领导召开专题会,定片区、定标段、定地块、定时间、定责任,班子成员亲自参与攻坚,与各区政府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建立“市区-乡镇-村组-项目公司”四方合作联动的征迁促进模式,全面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对于未取得规划批复的站点,积极与市区两级住建委和征收实施单位沟通,突破常规思维,采取先交地后办手续和“以租代征”等灵活施策,为工点开工创造便利条件。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奥体中心站、电厂站、金鳌寺车辆段等一大批难点用地取得突破,各关键节点均顺利开工。
公司始终坚持周例会、月生产例会制度,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市住建委、各区政府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充分展示了中国铁建诚实守信、严格履约的企业价值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
今年以来,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项目公司和指挥部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达产两不误,实行每周6天工作制,一边对各标段实行疫情常态化管控,一边掀起施工大干高潮,在重投集团“奋战两个月,坚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劳动竞赛中超额完成投资计划,为确保全线年度任务完成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2020年“重庆市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重庆市安全生产劳动竞赛”“重庆市青年突击队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中,先后有5家单位获先进集体,4名个人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经风雨历久弥坚,担使命初心不变。加强项目公司建设就是要出经验、育人才。一年来随着报规报建、各类招标、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公司逐步积累了一些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的相关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建设管理、报规报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了保障,为集团公司转型升级储备了优势资源。
未来,18号线全体参建员工一定不负重托,全力打造轨道交通PPP项目建设“巴渝模式”,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最佳区域总部”目标不懈努力。
(赵光远 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