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文明城区引领 民生实事夯基
渝北 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悦来生态城 摄/朱荣
渝北区开展文明宣传快闪活动
空港新城小学学生参与在校举办的重庆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摄/徐琴
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
阳光下的花卉园 摄/唐鸿姿
渝北是重庆的交通枢纽 摄/任天驹
新光里的夜市 摄/任天驹
家园视界 摄/谢凤华
兴隆镇牛皇村村民在礼朝屋基文体娱乐室里下棋 摄/钟志兵
乡愁博物馆农耕民俗文化展厅 摄/钟志兵
“即将过去的‘十三五’,对于我们普通的市民生活来说,就是一个字:美。”家住渝北区宝圣东路501号的李小敏说,“因为文明城区的持续提升,让我们的生活环境真正体现了文明、和谐、美好。”
“十三五”时期,渝北围绕为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为引领,扎实办好老百姓迫切需求的民生实事来夯实美好生活的基础。
渝北于2008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功全国文明城区后,在“十三五”时期,以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的内涵为主线,全面加强与老百姓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出行、住房保障、宜居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饮水安全等建设,为渝北人创造出美好生活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十三五”时期,渝北在尽力办好民生实事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共创建各类文明单位700多个,培育出杨雪峰、谢彬蓉等各类先进典型560余名,使文明有礼、崇德向善在渝北蔚然成风;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美好生活的创建中,全区注册志愿者达26.2万人,成为“全国志愿之城”试点城市,形成“人人是文明形象”的生动局面。
文明,为渝北人的美好生活增添了亮色;民生,为渝北人的美好生活夯实了基础。
文明出行畅通了美好生活的通道
文明出行,是美好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家住渝北松鹤路附近的市民陈能军每天都要开车经过这条路,过去他每次经过附近路段都会抱怨堵车。如今,对松鹤路建成后的方便快捷却伸出了大拇指。
松鹤路位于黄桷坪组团,由南向北,起点与服装城大道平交,终点为黄桷坪体育公园正大门,全长约3340米。在渝北区实施的交通缓堵项目中,松鹤路这一断头路被打通,并构建回兴片区疏散性次干道,与双湖路共同形成服装城大道—宝桐路分流的平行通道,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回兴立交、服装城大道交通压力。
目前,断头路一期3000米的工程已完工,二期已建成道路约长度340米,并配套进行了边坡治理、排水、电力管沟、路灯等。
据渝北区住建委负责人介绍,在完善文明出行基础设施中,5年来,全区已累计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1个,完成投资770亿元,建成区道路里程从2016年的696公里增加至776公里;春华大道、秋成大道、金山大道北延伸段、机南线东延伸段、双凤桥立交二期、机场快速联络道、新南立交等11条城市主干道及5座城市立交建成通车;并打通了中华置地纵二线、松鹤路、东湖一支路(二期)等73条断头路;轨道3号线北延伸段、10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环线也建成通车,区内轨道通车里程达76.71公里。
在道路建设的同时,渝北还加快了停车库、人行天桥等城市交通配套工程的建设。据介绍,5年来,已累计建成投用双兰地下停车库、中央公园东侧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40个,新增停车位7172个,有效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问题;建成投用柏树堡SM广场人行天桥、黄桷坪公园人行天桥、兰馨大道盛景天下天桥、全民健身中心一期和二期人行步道、兰桂大道人行步道等15座人行过街设施和7条人行步道,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在畅通出行通道上,5年来,渝北新建铁路枢纽东环线86公里;新建三环、南两、渝长扩能渝广高速公路61.5公里;建成南北大道一期、南北大道二期、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一级公路35.2公里;实施骨架路改造项目426公里;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2184公里,全区普通公路里程由2016年初的2351公里增加至3490公里。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渝北还强化了交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近年来,渝北共优化交通信号灯842处、完善道路标志标牌901处;优化城市交通组织,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潮汐车道、公交专用道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投入资金6500余万元,建设完成中心智能交通集成管控平台,共设置交通诱导提示牌40块、固定停车场升级12个,构建60个嵌入式一级诱导屏、45个全彩室外二级诱导大屏、20个全彩路边诱导三级屏的三级诱导系统,并实时发布交通管制、恶劣天气等出行提示信息,方便群众畅通出行。
文明环境增添了美好生活的幸福感
城乡生态、生活环境是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5年来,渝北通过不断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给城乡居民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这场镇已从过去脏乱差变成了小而美。”家住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上的杜春兰谈起太和场的变化就喜笑颜开。
太和场是一个小场镇,以前住房杂乱,道路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在城镇环境改善中,按照“八改六化”要求,所有的房屋都采用了川东民居建筑风格,同时整治场镇环境约15000平方米,还建起了生态停车场、活动小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等。
目前,渝北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先后建成兴隆礼朝屋基、大盛蒋家湾、统景江口村等13个建筑风格得体、生态环境宜人、乡愁韵味浓郁的示范点和24个效果明显、特色鲜明的示范片。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渝北围绕“五沿区域”“三环十景”“古洛环线”等重点区域,累计整治提升农村旧房约17000户,实施8个重要节点景观打造项目和20个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并创建市级整洁庭院、美丽庭院2300个,安装村庄照明路灯或庭院灯7500盏。
“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文明起来,城市的环境则变得更美。”渝北区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渝北在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中,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和城市道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总体思路,完成了锦绣丽舍、龙旺街片区、兴科路社区、高岩路片区等20个老旧片区改造提升,新改建雨污管网85.8km、整治雨污混流点156处、提升改造道路70万m2。除此之外,渝北区还探索采用PPP投融资模式,投资31.32亿元,将地下管网整治、城市道路提升、架空线下地、智慧停车改造和河流“清水绿岸”治理等工程通过PPP模式推进,破解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渝北全区已建起各类公园161个,新增城市绿地751万平米,市民出门500米就可进入公园或小游园。
与此同时,渝北还在城区进行了海绵城市的打造。目前,渝北区海绵城市已达标面积共23.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为21.06%,完成海绵城市达标建设要求。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渝北人的生活增添了“智趣”。
渝北已建成城市管理大数据中心和渝北智慧执法、渝北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翼停智慧停车等业务应用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智慧城管执法业务应用子平台,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城区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快。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开通5G基站3177座,覆盖党政机关场所、江北国际机场等区域。累计完成新建免费无线局域网AP点1223个,实现全区各镇街村、社区免费WiFi全覆盖。
环境的改善,为渝北城乡居民增添了满满的幸福感。
文明宜居建设增强了住有所居的获得感
“十三五”时期,渝北在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中,加强了城乡居民的宜居建设,不仅让城乡居民都住有所居,而且还住有所便。
原先住在渝北龙溪松桥支路片区的陈昌慧,现在很高兴。得益于区里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她搬进了新居。
松桥支路片区是一个棚户区,环境差、人口密集、配套设施老旧。因该片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年久失修,屋顶、山墙漏水情况严重,外立墙面破烂不堪,下水管网经常堵塞,居民反映强烈,怨声载道,改造愿望十分强烈。
2018年3月,渝北区政府决定对这一片区的棚户区实施房屋征收改造,征收范围涉及被征收户594户,房屋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经过深入地调查摸底,然后采取旧房换新房的方式,使这里的居民都如愿以偿地住进了新房。
据介绍,5年来,渝北区已统筹推进仙桃睦邻路片区、双龙湖民兴路片区、统景温塘河片区等41个房屋征收(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9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5132户。
让城市居民住有所居,渝北还努力做好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工作。5年来,已通过统筹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多渠道保障城镇无住房或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约12万人;在公租房保障中,空港乐园公租房签约入住约3.3万户9万人,空港佳园公租房签约入住约1.5万户3万人。
为让保障房的居民住得安心、方便,渝北还在全市率先采用“互联网+保障房”管理新模式,对金石小区、洛碛、茨竹等廉租住房全面使用人面识别系统管理,提升保障对象居住安全感;并对健康家园、金石小区廉租房室内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居民“拎包入住”,提升了住房困难家庭居住舒适感和幸福感。
“为了让老百姓住有所便,这几年,我们还全面进行了老旧住宅增设电梯的工作。”渝北区住建委负责人说。
从2018年开始,渝北区就将老旧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纳入民生实事来办理,并由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老旧住宅增设电梯,以方便居民生活。3年来,全区共接受申请老旧住宅增设电梯1076台,并逐步进行改造。
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9组里, 22栋具有巴渝特色的农房错落有致地深藏在山水间,让游客勾起一股浓浓的乡愁。
这地方名叫礼朝屋基。汪海龙是这里的原住民,如今,他利用自家通过整治的旧房屋,开起了农家乐。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来耍,节假日的时候忙都忙不过来,旺季的时候月收入有两三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他说。
礼朝屋基的22幢农房及周边的环境经过整治提升后,如今已成了城里游客的“打卡地”。
渝北还全面进行了农村危房改造、旧房提升整治。这5年中,全区共改造农村危房5.2万户,实施了大盛镇太和场等38个居民新村建设。
结合农村旧房改造、新村建设,渝北还对农村厕所进行改造、村农村饮用水进行完善。5年新建成农村无害化公厕203座,新建成农村卫生厕所37235户,农户的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了91.30%,农村饮用水问题已全面解决。
文明事业增大了美好生活的保障感
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养老等社会事业,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5年来,渝北在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中,这些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预计“十三五”末,渝北城镇将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在保障就业中,渝北率先在全市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渝北就业创业汇”,成功创建303个区级、12个市级、2个国家级充分就业村(社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精准帮扶等措施,促进了2.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1055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5%以上,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达到100%,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在就业保障中,渝北紧贴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开设“经果林栽培”等11个特色工种,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职业培训,全区职业技能培训累计达10.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5.14万人;同时,通过发放创业贷款3.32亿元,创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4个,孵化企业2800余户,带动就业3.52万余人。
“我们刚搬到这里来居住时,担心孩子没有地方上学。”家住渝北区仙桃数据谷旁的一位居民说,没想到这两年周边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就配套建了起来。
近几年里,重庆八中、数据谷中学、渝北中学二期工程、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学、渝北巴蜀小学……一座座优质学校建了起来。几年间,全区就新增学位6万个。
这5年,渝北一直把教育作为财政的第一投入。在“十三五”时期,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超过29亿元,有效地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促进了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上半年,渝北市民张女士出现进行性消瘦、右侧腹疼痛伴稀便等症状,在市内某三甲医院被诊断为结肠癌恶性肿瘤晚期,从此她往返于距离家几十公里的市内三甲医院进行化疗。在听说渝北区人民医院常年有重医附一院专家坐诊后,她决定转院至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今年5月,张女士在该院进行了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栓塞手术,手术过程顺利,不久顺利出院。
“现在,区内结肠癌患者在家附近就能享受到跟三甲医院一样的医疗技术服务。”渝北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十三五”时期,渝北的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量质齐升。
5年来,全区医疗机构从598家增至866家,每千人床位数从5.36张上升至5.76张,每千人医师数从2.67人上升至2.97人,每千人护士数从3.41人上升至3.62人。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至9.1/10万、1.8‰,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77.96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23.28%。
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新区人民医院全面投用,新区中医院主体工程完工,部分设施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成,还新建了区精神卫生中心和茨竹、古路精神病区,建成投用悦来老年康养中心。启动了妇幼保健院迁建、区二院扩建、区第四人民医院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区级医疗卫生机构提质发展的同时,基层卫生设施也得到完善。
回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前只有800多平方米,现在经过改造,建筑面积已达5300平方米,并设置功能科室13个,医护人员增至118人,承担起了辖区20余万常住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任务。
“十三五”时期,渝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11个。并投入6.6亿元用于医疗设施设备采购,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完成远程心电、远程会诊、区域影像中心建设,并成功引入重医附三院等一批优质民营医院,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服务,成为渝北深化文明城区建设的重头戏。
渝北先后投资1.3亿元建成了均为国家一级馆的区文化馆、图书馆;同时,建成开放了碧津美术馆、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并打造“重庆名人文献馆”“状元书房”等特色人文阅读空间。
“15分钟文化圈”,是渝北提供给老百姓的文化福利。5年来,渝北建成24小时免费开放图书馆9个、有声图书馆23个、便民阅读点100个,并在全区建起45个文图分馆。同时,对18个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7个、2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6个文化驿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
同时,渝北的养老服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服务站工作人员对我的康复服务精心体贴,让我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91岁的顾宝庆老人说,他在渝北空港佳园社区养老服务站里得到了优良的服务。
渝北空港佳园社区养老服务站内设有服务接待、文化教育、托养护理、健康管理等八大服务功能区12个服务区(室),以慢病管理与康复服务体系为核心,提供居家慢病康复指导等特色服务。像这样以慢病康复为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全市首屈一指,引领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潮。
“十三五”时期,渝北区举办首届养老产业招商推介暨产业发展研讨会,强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建成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42个、村级互助养老点61个、老年助餐点9个,实现了城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创新“中心带站”联建联营模式,由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联合运营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集约化、连锁化运营。
此外,渝北区还获得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十佳城市奖励,并在 “互联网+”养老服务、农村互助养老、医养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
民生故事》》
“政府给了我们老两口‘一双脚’!”
“是政府给了我们老两口‘一双脚’。”家住渝北翠湖路267号2单元9-1、已76岁的何占寿老人说,“现在,我们老两口每天都要到楼下去散步,活动活动筋骨。”
何占寿与76岁的老伴儿章蓉娜住在这幢老房子9楼。何大爷心脏不好,章老太腿脚不便,导致上下9楼非常困难。因而,以前老两口常坐在窗子前,眼巴巴地望着楼下邻居们散步活动,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随时下楼活动。
没想到老两口的这一愿望在区里进行的老旧房屋增装电梯这一民生实事中得到了实现。
一年前,由政府补贴,居民也自筹一部分,在这幢旧楼里新安装了电梯。当电梯安装好的第一天,老两口就相互搀扶着,坐着电梯下楼来,在坝子散步活动。
“如今,我们老两口有了政府给的这‘一双脚’后,再也不愁上下楼了。”何占寿说,每天,和老伴一起出去买菜、逛街、散步,这身子骨也好多了。
“我们母子俩终于喝上了甘甜水!”
一年前,住在兴隆镇龙平村6组蒲团山上的任强和母亲易大秀整天都为喝水发愁。因为经历了高温无雨时节后,老屋附近的水井枯涸了,吃水得下山去挑。
2019年初,为解决山上村民的饮水难,镇里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从山下永庆水厂里把自来水管接到了山上村民家中。可是不知咋的,水管虽然通了,但自来水管里只有若有若无的水滴及空气冒出。
水管里流不出来水,任强只好找到村里,向村支书和村主任反映。村支书和村主任到现场查看后,马上向镇里相关部门反映。
“这饮水工程是为村民办的民生实事,要办就要办好。”镇领导马上联系水厂到现场查看。水厂的工作人员来看后,也找不出原因,于是便把渝北区水利电力设计院的技术人员请来,一同前往现场查看,寻找解决方案。
渝北区水电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到现场查看后,找到了原因:蒲团山地势高,水管压力不足,使供水无法到达任强家。
在查看中,技术人员还了解到不仅是任强家的水上不去,因供水路线长,整个管网都因供水不平衡、压力不稳,常出现水管爆裂,导致村民用不上水。
“不管花多大的精力和代价,也要让村民喝上自来水。”渝北区水利部门和兴隆镇政府决定,对管网进行全面摸排改造。
于是,水利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对管网进行了全面摸查,通过更换管网,新增加压设备,终于使自来水流上了蒲团山。
“为了我们能喝上水,政府真的是花了大本钱。”任强说,这民生实事可算是办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