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政务 > 正文
重庆高新区 以智慧教育为支点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20-07-09 07:47:03 | 编辑:肖福燕

原标题:

为科学之城赋能 助创新高地崛起

重庆高新区 以智慧教育为支点打造一流教育强区

高桥实验学校(暂定名)效果图

科学城实验学校(暂定名)效果图

科学之城、创新高地,这是重庆高新区发展的鲜明定位。

置身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位置,重庆高新区高点定位、高位谋划、高端嫁接、高效推进,致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设一流教育强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

聚势赋能,这就是重庆高新区的教育使命。

如何才能尽快释放教育新动能?重庆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高起点规划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已形成共识。2020年起,重庆高新区将投资25.1亿元用于新建扩建学校,并投入专项资金解决薄弱学校问题。除了强有力的教育经费保障外,重庆高新区正以智慧教育为支点,创新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让人人享有高质量教育,并适应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新常态,力推重庆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开篇布局

创新高地点燃智慧火花

“一对一”网络课堂什么样?师生互动率和教学效率如何?

疫情期间,大学城树人小学按照“停课不停学”要求推出了“一对一”网络课堂。在网络课堂中,教师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随时掌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整个班级的学习动态,在第一时间对班级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师生之间通过语音或文字实现互动,实时提出或解答有关的问题。

“网络课堂实现了我们和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学校教师谈到,同时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比如通过建立学习群成功实现了教学资料的共享,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大学城树人小学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不仅构建信息化建设立体网络,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研究,智慧校园建设已取得成效。如今,学生可以在网络上选课学课,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作业、评价等信息,教师也主动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发展,大学城树人小学作出了有益探索。事实上,整个重庆高新区教育的智慧教育火花都已经被点燃。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重庆高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战略机遇,提出了围绕“西部教育高地,建设一流教育强区”的目标,打造“科创高新,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如何打造?据了解,重庆高新区开始实施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即打造10所智慧学校、选树10名智慧校长、培育100名智慧教师、打造1000堂智慧课堂,培养10000名智慧之星。

这是重庆高新区教育发展谋篇布局的创新之举,点燃智慧火花契合了重庆高新区的人才需求、产业需求、民生需求,将有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攻克难点

破解教育均衡发展之困

2020年1月1日起,重庆高新区正式实施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尽管发展的起点很高,但依然面临教育均衡的相关问题,比如优质学校还不够多,学位也有些紧张,包括师资配备等也有明显不足。

如何回应群众期待的教育优质、公平?重庆高新区强力推出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攻克难点。第一个行动计划是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包括高标准规划布局国际学校和国际双语幼儿园,新建学校将“学院派+高新元素”融入到学校整体设计,建设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智慧学校等内容。第二个行动计划是高质量实施“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据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行动主要是促进教育特色发展、优质发展,行动内容包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等。

通过“三年行动计划”,重庆高新区到2021年9月共增加中小学学位约2.5万个,预计至2022年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两个“三年行动计划”中足以管窥,通过高标准建设智慧校园正是攻克难点的关键,对学校来说将迎来硬件与内涵的双提升。

以含谷小学为例。学校在重庆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理念下,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成为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据悉,该校不仅配备了上百套多媒体白板、移动一体机、移动终端、电子展示窗口,还设有专门的智慧课堂教室、专业的录课室,建有高、中、低年级段图书阅览室。仅仅是为了艺体科教育质量,就相应打造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科创活动室、智能舞蹈室、校园电视台等,还开展了颇具特色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教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头脑和创新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含谷小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生动映像。

智慧引航

举教育之力服务科学城

当前,我市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既是重庆高新区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也是重庆高新区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

面对机遇如何出征?智慧教育来引航。

就拿大学城四中来说,学校力争利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以电子书包为核心的教学信息化,深入探索建立起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各个学科全面铺开,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格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高质、高效地学习,为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为基础,结合数据分析、课堂软硬件教学设施,全方位打造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综合信息化课堂解决方案。

这是一所学校的智慧谋略,重庆高新区教育整体的智慧方略又是如何?

围绕布局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大产业,重庆高新区将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和谐发展,发挥教育在升级人力资本要素、人才储备和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为重庆高新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全市政策最优、活力最强、要素最集聚的创新创业高地,加快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科技服务。

除了持续打造智慧学校、选树智慧校长、培育智慧教师、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智慧之星外,重庆高新区将通过高标准规划布局学校、培育优质高中教育、扩大优质学校办学资源、启动高水平国际学校建设、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率先启动一批“塔尖”人才子女定点学校建设等举措,打造一流教育强区、教育名区,让教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链接>>>

助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5月1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大会召开并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宣言》。

《宣言》指出,联盟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盟校之间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制度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由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牵头成渝地区20所高校成立,将充分发挥成渝区域高校特色和优质办学资源,在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探索推动联盟成员学校学分互换认定机制,联盟成员教师互聘互用、跨学校授课,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等方面开展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推动成渝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重庆高新区的重任。

作为重庆科教创新资源集聚之地,重庆高新区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20余所院校,拥有在校生25万人,每年为电子信息、大健康、先进材料等前沿领域输送近2万名专业人才。同时科研平台众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6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国家级、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4个。

据悉,联盟成员学校将以现有科研力量为基础,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科技人才,打造双城经济圈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建立科研交流与合作、联合科技攻关机制,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未来重庆高新区教育什么样?

三个关键词看懂教育强区如何建成

“五个一流”

一流的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教育优先规划、超前规划、联动规划机制,构建与重庆高新区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教育规划布局建设机制。

●一流的教育生态体系。深化教育改革,逐步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医教融合、学城(学校与城市发展)融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纵向贯通衔接、横向沟通协调,综合开放多元的现代高新教育体系。

●一流的师资队伍。坚持“四有”标准,坚持德能并重,引进一批具有市内外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青年学术英才等各类紧缺急需优秀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培养培训体系,构筑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和“洼地”。

●一流的教育质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助推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提升重庆高新区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助推全区教育质量发展,实现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流的教育治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放管服”、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校长职级制、区管校聘改革,逐步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点提质”

●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严格落实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开齐开足课程。

●以教育科研为立足点。抓教育的综合改革,向科研要质量。

●以课程改革为关键点。抓好教材、课程、学生、教师,做好课程改革,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点。各个中学的重点就是要办优质初中,扩大高中学位。通过招聘优秀校级干部、优秀教师,推动教师“区管校聘”,形成教师流动机制,以此强健各校师资力量。

●以研训结合为支撑点。在全区选一些专业能力强、有进取心的人跟师学艺,各个校长要成为专家、行家、杂家。专家就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行家就是抓质量的高手,杂家就是有容乃大、博采众长,把知识融会贯通,推进学校的发展。

“十百千万工程”

●打造10所智慧学校。

●选树10名智慧校长。

●培育100名智慧教师。

●打造1000堂智慧课堂。

●培养10000名智慧之星。

即在智慧学校中,智慧校长引领智慧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担当的智慧之星。

以“十百千万工程”为引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区教育发展与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相协调、城市功能布局定位相衔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发展规范、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新格局。

基本建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世界格局、中国特色、重庆品牌、重庆高新区风格,能够满足重庆高新区百姓对美好教育的需求的西部教育高地。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