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从默默无闻到有口皆碑 看南川区水江中学校如何实现逆袭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9-09-10 08:48:22 | 编辑:肖福燕

 

 

学校规划图

“环境美,老师责任心强,质量提升快速!”在南川区,只要提起水江中学,群众总是赞不绝口,家长们愿意把自家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高,孩子在这里学习,我们放心。”

家长们的“放心”不是毫无道理。作为一所老牌学校,水江中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在磨砺中不断前进,倾全校之力营造出校风正、学风浓、教风勤的教育氛围,以傲人的办学实绩,树立起南川普教战线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赢得社会大众的广泛赞誉。

从跌入低谷到名列前茅,从默默无闻到有口皆碑,一所曾经众人眼中的“薄弱校”如何成功逆袭,实现跨步迈向优质学校的华丽转身?让我们走进水江中学,一探究竟。

凝练特色文化

以环境为载体营造育人氛围

事实上,这所百姓口中的好学校,也并非始终一帆风顺。多年前,因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走了不少“弯路”,曾一度面临质量滞后、文化缺失、特色待兴的多重矛盾,随之而来的声誉下滑、生源流失,也让学校陷入举步维艰的办学困局。

面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重重难题,如何破解困局,走出一条推动学校发展的新路?

“改革是关键。”校长杨文书认为,只有破旧立新,敢于担当,勇于探索,才能实现水江中学又好又快发展,“唯有改革能最直接、最有效助推学校跨越升级。”

怎么改?第一步,便是从学校的核心灵魂——校园文化入手。

水江中学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水江镇,这里的人民伴水而生、临水而居,“水”无疑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象征,哺育着一代代勤劳朴实水江人的点滴成长。

于是,杨文书带领整个水江中学教育团队经过深入的调研与思考,从“根”的层面,深度挖掘校史中的精神蕴藏,并根据地方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最终提炼出了学校办学思想,即弘扬“水之智善”的水中精神,追求“上善若水”的善德和“智者乐水”的智慧,力求用水的品格和内涵洗礼,历练莘莘学子意志、品行、情感。

文化的浸润起始于体系构筑,见行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走进水江中学,琅琅的读书声随风入耳,意气风发的学子随处可见,漫步校园,驻足细赏,只见绿树浓荫,花香鸟语,教学楼、综合楼、标准运动场、功能室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装点着宜学宜教的育人环境,毓英亭、诗教文化墙、读书长廊等传统活动场所营造出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学校以文化人的生动写照。

举目文化纵览,心中自有厚德。如今,通过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水江中学已然成为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的乐园,真正实现了在环境中教化,于无声处育人。

深化教学改革

以质量为核心推动内涵发展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一所学校的声誉好坏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质量水平高低。要想促进学校品质发展,在水江中学看来,把好“质量关”势在必行。

“决定一所学校高度的,首先是教师。”2015年,以杨文书为首的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对长期滞后的教学水平、士气低迷的教师队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精细化管理、抓精英化团队。

“军心涣散”怎么办?那就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和制度,出台常规考勤管理办法,加大教学流程督查力度,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很快,在新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形成了用制度来规范行为、用法规来保障权益、用目标来考核业绩、用评价来体现结果的良好环境,为品质办学筑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平滞后怎么办?那就坚持走“科研兴教”、“教研兴校”之路,积极创设条件,让更多教师不断提质发展。实行“教师公选”,开展“磨刀行动”、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每年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名校取经,开阔眼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巧借外力,苦练内功。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整个水江中学教学团队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嬗变。数据显示,在该校186名在职教师中,有专任教师168人、中学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75人、南川区级骨干教师17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精英之师正在水中校园日益形成。

聚焦全面发展

以德育为导向搭建多元平台

每天早上,在水江中学你会看到这样一幅动感的画面:宽阔的操场上,只见老师和学生一起随风奔跑,以昂扬的身姿、挥洒的汗水迎来清晨的第一道曙光。

这是一所师生一起跑早操的学校。在这所学校,师生并非只是教与学的关系,感受到更多的是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师生跑早操、大课间激情跑操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印证着学校以“强健体格、坚毅品格、和善性格”育人和力促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实践。

类似这样的德育实践还有很多。近年来,水江中学一方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三课”联动,优化课程载体,聚焦课堂核心;另一方面,紧抓素质教育,打造了德育活动类、学科拓展类、人文修养类、实践创新类、艺术特长类地方、校本课程,开展了艺术节、运动会、学生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选择、全面发展的多元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于2004年成立的《归望报》和归望文学社,如今已成为影响渝南黔北乃至全市的中学生文学社团。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深入开展了读诗写诗活动,以诗教基地打造成为“重庆市诗教名校”,获得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团体会员、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南川区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全国中小学文学社团优秀社刊等多项荣誉。

以文化人,以质立校,以德铸魂。随着水江中学“由内而外”的提档升级,自2016年开始,学校迎来一系列喜人的发展,不仅生源回流,就读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学生人数增至近4000人,中考、高考质量快速提升,逐渐在百姓中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真正意义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完成了自我的华丽蝶变。

陈明鑫 刘洋 图片由南川区水江中学校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