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重庆市聚奎中学“三大特色”书写教育答卷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7-10 02:07:14 | 编辑:周游

  原标题:

  农村学校老师何以登上哈佛大学讲坛?

  重庆市聚奎中学“三大特色”书写教育答卷

  聚奎中学翻转课堂

  聚奎中学张渝江老师在美国哈佛大学作报告

  学校“校园小导游”展示活动

  2015年5月3日,对于聚奎中学来讲是一个足以刻入里程碑的日子。

  当天,学校教师应邀前往哈佛大学参加“哈佛大学中国教育论坛年会”,将学校的“翻转课堂”带上了哈佛大学的讲坛,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共同分享交流了“翻转课堂”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

  聚奎中学是一所位于江津区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能登上哈佛大学讲坛作展示,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凡之处?“一战成名”的“翻转课堂”还只是一个侧影,其独有的校园风景、文化魅力、德育之光、师资力量更是道尽了它的不凡。

  “我相信农村学校同样能书写出让百姓满意的教育答卷。”校长戴海军谈到,在“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下,倾力引领每一个师生做最好的自己,让他们的所学所感能终身受益并创造幸福,学校继而实现和谐长远的发展。

  百年老校风景如画

  校在景区中 人在文化里

  放眼全国,很难再找到校园环境像聚奎中学这样的学校。

  走进聚奎中学,郁郁葱葱的绿意从眼底蔓延开去,白鹭扑腾着翅膀从树荫中一跃而过,九曲池与凉亭衬出几分优雅与宁静,古朴的书院大方而不俗……

  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人很难不受浸润与熏陶。

  聚奎中学称得上是目前我市乃至全国最好的森林学校,它位于江津黑山石景区中,拥有国家级保护树近200余株,独有的大小黑石,无数古树名木、名花异卉、珍禽异鸟,70多处名人墨迹石刻,以及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聚奎书院”、明代的川主庙,陈独秀作最后一次演讲的鹤年堂等,还有多处名人墨迹石刻、楹联、题刻等。

  自然风光与遍山的池、桥、碑、亭珠联璧合,折射出统一和谐之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温床。”校长戴海军这样说道。在他看来,自然环境还需与文化环境相辅相成,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果说自然环境彰显的是学校独有的身姿,那么文化环境则倒映出了聚奎中学独有的气质。文化,从办学历史中根植、培育、长成。

  从清代同治九年创办聚奎义塾开始,发展成聚奎书院,演变为聚奎学堂、聚奎小学、聚奎中学,又先后与新本女子中学、江津三中合并,延续到今天,聚奎中学已经有148年的历史。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每周周末聚奎中学都会邀请名人来校或讲学、或演说,文幼章、冯玉祥、陈独秀、欧阳渐、梁漱溟、卢前、陈可忠、胡小石等有识之士均先后来校,这对学生视野的扩大,对思维的发展起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聚奎中学蒸蒸日上,1935年至1940年间共3次获教育部、四川省政府、省教育厅的特令嘉奖,被社会各界许为川东名校。

  历经时代更迭,与国家命运同起伏,聚奎中学的办学形态之完备是同类学校中所罕见的,可谓是中国近、现代普通基础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历史文化的熏陶造就了它今天的不凡,也成就了学子的不凡。

  148年以来,聚奎中学共培养学生6万余人,学生以品学兼优、勇于进取、忠诚朴实著称。清末至今,留学英、法、德、比、美、加、澳等国的有数百人,先后升入高等学校近7000人。辛亥革命烈士卞小吾,以诗、书、画聚奎三绝名世的吴芳吉、邓少琴、张采芹,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原中国女排主教练邓若曾,以及程绍迥、樊弘、颜实甫、徐近之等人,都是聚奎中学走出去的学子。

  校在景区中,人在文化里。聚奎中学独有的生态环境让这所农村学校不仅特别更富有气度和格局。因此近年来该校也形成了“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悠久的校史激励人,厚重的文化哺育人”的育人理念,在传承中砥砺前行。

  “翻转课堂”全国领先

  翻出新课堂 转出影响力

  “翻转课堂”同样是聚奎中学的一张名片,除了登上哈佛大学讲坛向世界作展示之外,它还曾代表重庆参加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成果展,也是我市唯一一所以学校以课改成果参加展示的中学。

  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被国内教育同行誉为“中国翻转课堂第一校”。

  这种引领中国课改潮流的“翻转课堂”究竟是如何形成又剑指何方?

  据了解,“翻转课堂”是当前全球认可且流行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形态。早在2011年,聚奎中学就在国内率先开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这一过程基本与全球翻转课堂同步。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该校逐步把“翻转课堂”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套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2016年,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通过4G网络全面接入互联网,利用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大数据互动学习平台进行教学,进一步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打造出了换档升级的“互联网+翻转课堂”。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互联网+翻转课堂”能够借力互联网蕴含的技术资源和课程资源,能破除长久以来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的形态,让教育教学场景变得多元,赋予学习者更多成才的机会。

  那么现在的“翻转课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课前,教师会整合并利用多种学习APP上的课程资源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实现了课前分层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个阶段还可以收集学生预习情况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诊断问题——合作释疑——教师答疑——自主练习——互批作业——反馈订正”环节,如今这些环节都融入了互联网和智能学习终端,令不同环节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2014年5月起,聚奎中学还在“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在线环境下走班教学。

  学生无需离开原有教师即可通过智能学习终端观看自己所选课程的内容。

  也就是说,同一个班在同一节课,每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作业不同,获得的辅导也不同。技术上依靠的是互联网,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就可以让普通学校在不增加师资和教室的情况下实现分层分类走班。

  不断升级的“翻转课堂”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大部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也适当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成绩,不仅得到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的肯定,更收获了很多家长认可。

  “翻”出课堂新机与生机的聚奎中学也“转”出了示范影响力。

  据悉,该校已吸引了近万名教育专家和同行进校观摩考察翻转课堂,学校教师也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报告、开培训、上示范课共计300余场次,另外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翻转课堂”培训体系为全国各兄弟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并2次获得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立德树人引路成长

  倾听生命力 坚守育人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有着不一样的兴趣爱好和梦想,教育不仅仅应该为他们带去高质量的教学,还应带去高品质的德育。

  聚奎中学倾听每个学生的生命力拔节,坚守立德树人引路成长的育人初心,通过德育教育、德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实现着多元化发展以及综合素养提升。

  为什么说聚奎中学的德育也能称得上是特色?一方面是因为通过追溯历史发现该校很早就开始依托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还因为该校不断在坚守中创新,树立起德育在新时代的新坐标。

  很多年前,聚奎中学学生自办图书室,自办各种球队、戏剧、歌咏队、读书会、辩论会、壁报社,参加人数众多,相当活跃。特别是运动队“吼狮篮球队”多次去重庆和其他县比赛获胜,在当时很有名气。

  还有非常有特色的军乐队,两次进口西洋管乐数十件,并多次应邀外出演奏,曾被专员特请为全区运动会奏乐,又数次与驻渝部队的军乐队联欢合奏,又曾为白沙20余所大中小学师生组成的万人大合唱伴奏,因而闻名川东。

  近年来,聚奎中学更是不断创新德育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该校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五大系列德育活动:

  一是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母亲节征文比赛,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国庆节文艺演出等;二是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三是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体育节,成立了校园小导游、校广播站、校合唱团、校西洋乐队等多个学生社团;四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

  值得一提的还有主题教育活动。除了短期军训之外,聚奎中学还将传统的升旗仪式创新,由各班自主申报,旗手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有升旗班级介绍和旗手介绍,并由该班班主任作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升旗仪式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受到最直观的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德育创新不止于此。除了创新德育活动,聚奎中学还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功打造江津文化名片——“聚奎大讲堂”,先后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级排球教练员、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前来讲学,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内心更丰富。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聚奎中学还把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在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和活动中,把国防教育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国防知识和技能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依据学生情况确立了不同的层次和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蕴含国防教育的各种有益活动。

  立德树人就这样写进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时光中,让他们成为一个个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小绅士、小淑女,也不断发展了综合素养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链接>>>

  在哈佛大学也不怯场的教师这样炼成

  当年,聚奎中学的教师张渝江将中国的“翻转课堂”通过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向世界作出了展示。他在发言中毫不怯场,甚至用风趣幽默的演讲获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并逐一为提问者解疑答惑。

  事实上,张渝江还不是聚奎中学的个例。

  这所学校的教师有底气、有素养、有能力,既能在大场面中不怯场,又能在每个教学细节中精心耕耘,还能对每一个学生关爱有加。

  这样的教师队伍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在“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理念下,聚奎中学每年都会开展多次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以“翻转课堂”为例,学校会通过现场讲座和MOOC学习等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实践培训、小组教学培训、教学新技术新工具技能培训,并利用优质课比赛和翻转课堂开放日活动促进应用提升。

  另一方面聚奎中学还积极引领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成立了语文、数学等11个名师工作室,推进课改纵深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近年来学校教师在中央电教馆新媒体新工具课例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创出12节部级优课和36节市级优课,11位教师成为重庆市级骨干教师11人,21位教师成为江津区级学科带头人,33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随着“翻转课堂”课程改革项目开展,教师还多次受邀外出讲课、交流及参加各级培训增多,公开发表或获全国及重庆市级奖的课题、文章若干,可以说是完全撑起了学校发展的脊梁。

  “窗口学校”朝全国名校迈进

  聚奎中校是我市的重点中学,曾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级“文明单位”、“文明礼仪示范学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走高,高考、中考不断刷新历史好成绩,高考升学人数年年居江津区前列。凭借着坚实的办学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鲜明的教育特色、一流的管理水平,如今这所江津区的“窗口学校”在引导师生“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推动学校“做最好的自己”,朝着全国名校迈进。

  恰如校长戴海军所言,农村学校也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要继续打好“环境文化牌”、“教育质量牌”、“立德树人牌”,为老百姓书写最好的教育答卷。

    文秀月 刘进 图片由聚奎中学提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