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网 > 教育 > 正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创新高校思政工作 医德仁心点亮梦想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 2018-04-08 08:02:09 | 编辑:王俭林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拿出新思路、新举措。

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亟待创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人文内容相结合,贯穿融入师生教育、学习、生活全过程,着力淬炼师生的医德、仁心,为培养三峡库区医护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出更大内驱力。

布局“251”思政体系 为大学生成长塑魂振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三峡医专逐步构建起“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相结合,从思想、文化、身心、职业、发展方面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学校思政工作搭建起了骨架,但同时这个体系也“有血有肉”,拉开了为大学生成长塑魂振气的新局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旨在通过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如今“青马工程”覆盖全体青年,既有每周每月的主题活动与教育,也有网络思政的互动频段等,从线上线下构建起青年思政工作矩阵,把思政教育内容“本地化、亲切化、互动化”。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转变。

有学生在学校党委书记周建军的《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着力“两个一百年”,勇担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主题党课上留言:“老师,您讲得真好。本以为党的理论听不懂,但却全程被吸引,谢谢您的教诲。”

“青马工程”还持续在线上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学‘习’活动”等主旋律活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学子们的热议话题。

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是“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育人措施。学校将“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融入学生实践育人环节中,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理念影响广大医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该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与医学生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每学期要求医学专业学生深入乡村开展“在乡”见习实习调研,激发学生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以“三下乡:常在乡,常惠乡”为题,报道了三峡医专2017级中医4班学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利用寒假返回陕西汉中市镇巴县大深沟村里的卫生室实习,回馈家乡,服务百姓的“常在乡、常惠乡”的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引起积极反响。

争做向学向善师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但同时也需要有内涵、有特色、有效度、有吸引力的载体。

从2015年开始,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拉开了“争做向学向善师生”活动序幕,以“三下乡”、社会实践、“回家、知家、爱家”家庭课程、最美微笑天使、“立向学之志、怀向善之心”征文比赛等形式为载体引导师生共同参与。

以“一书、三馆、三节”为载体,培育富有医学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实施以文化人教育,致力于培养医文相融、德技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通过国医节、中药文化节、护士节等学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南丁格尔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争做向学向善师生”活动,热爱家乡、服务社会、振兴乡村、发展医疗的情怀澎湃在三峡医专师生心中,使得一大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国优秀助老助残志愿者”邹乔、“全国大学生自强自立先进个人”朱晨宇、“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科技扶贫能手”付绍智、“爱残助残好老师”张光宇、“用心守护乡里”的90后村医张琼仙,在新疆、西藏等艰苦地区服务的2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2016年重庆市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工作人员中,三峡医专就有43名毕业生被基层医疗岗位录取,录取人数居全市高校首位,占全市“三支一扶”医疗卫生岗位招募总数的40.18%,连续3年位居重庆市医药卫生类高校首位。学校毕业生植根农村基层,被当地农民誉为离得最近的“健康守门人”。

“领头雁”展翅 青年党员带动思政工作前行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既有历史积淀又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党委注重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职工岗位实践中,以党建推动创建,以党员示范群众,并重点抓好新入职教职工党员发展工作。

特别是通过青年教职工党员示范行动,让他们在人才培养、师德师风、科研教学中形成引领示范作用,已经成为该校一道靓丽的思政工作风景线。

3年来,学校的青年党员已达青年职工的75%以上,更多的青年党员成为引领学生成长,教学科研双带头的骨干,极大地夯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成为“三全”育人的主力军。

三峡医专的基础医学部党支部是青年党员较集中的一个支部,4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24名,占支部党员总数的92.5%,其中副高以上职称9人,博士4人,他们既教书又育人,既是优秀的专任教师,又是优秀的思政工作者。

学校基础部党总支副书记、基础医学部主任李小山教授是这支党建团队的领军人物。他认为,青年党员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通过强化思政工作,让他们蜕变得更加专业、敬业,更有素养、有素质,方能释放出典范的影响力和示范力,方能把有能力变为有能量,带动更多师生成长成才。

他们把党组织与科研团队相融合,把党组织生活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每月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做好思想引领,解决团队中存在的困惑,通过组织生活给党员定目标、压担子。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政治、思想、专业的引领,让这个团队成长非常迅速,这些青年党员已成长为教书育人的楷模。支部书记冯晓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培养”成为市级三八红旗手、教书育人楷模,党员夏菁以“像养孩子一样养细胞”的精神投入科研;党员李国利独立承担市级科研项目6项;党员马丽华的《正常人体功能》成为市级“在线月度名课”;党员张永慧博士怀孕待产期间依然不辞辛劳带着学生做实验……

正是这些优秀的青年党员教师撑起了基础医学部既快又好的发展,换来了整个团队的凝心聚力、开拓奋进,换来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走高,换来了重庆市天然抗肿瘤药物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三峡库区遗体器官捐赠接收站在此落地。

打造辅导员队伍 新时代迈向自己的新征程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中的一支专门力量,是离青年大学生最近最亲的人,担负人才培养重任。

三峡医专围绕“配得强、稳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总要求,打造出一支有温度有素质有活动力的“三师三化”型辅导员队伍,同时通过“四层”途径和“四双”机制,推动了学生思政工作有效开展。

陈爱文是三峡医专护理系专职辅导员,是这个机制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他在育人工作中,紧扣社会和学生关注热点,通过每周班会、每月宣讲、微信微博互动等方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梦等内容传递给每个学生,既通过说事式的阐释和说理式的引导,又给予了学生最真实最实际的关怀与帮助。

7年来,他担任辅导员的班级共培养出共产党员21人,班集体获得重庆市优秀班集体表彰1次、获得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和先进班集体表彰7次。

像陈爱文这样的辅导员在三峡医专还有很多,他们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对党忠诚的实践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

据学校学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做到“高进、精育、严管、优出”,才能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运行。学校不仅为他们建立职前与职中、常态和专题、校内和校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的培训体系,还畅通了上升渠道,激活辅导员扎实做事、用心育人的动力,让他们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心理咨询师和职业指导师。

接下来,三峡医专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生教育培养全过程,助力师生在新时代迈向自己的新征程。

王小寒 刘进

延伸阅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