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银杏伞”,何以如此动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秦黛新

2025-11-15 23:06

这个秋天,一把“银杏伞”,让生活美学有了具象化的表达,给公共环境美育上了生动的一课。

近日,大连外国语大学校园里,保洁阿姨们利用掉落的银杏叶创作的“银杏伞”在社交平台上火了。银杏叶落,本是寻常秋景,却在她们手中,成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品。用银杏落叶组成笑脸、星星、爱心和伞的形状,不仅装点了校园,也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无数人心底对美的渴望。“银杏伞”,是对生活热爱的投射,也让大家悄然发现,“最顶级的浪漫”原来就藏在生活的日常里。

“银杏伞”的灵感激发了网友的创作欲,不少人随即晒出了自己的落叶艺术品。用亲手捡拾的落叶做成花束和风铃、给小朋友做个银杏叶披风和帽子、将落叶带回家写上自己的期待放进书里……大家为什么热爱秋天?网上的高赞回答是,因为秋天让人变得浪漫。一片片飘落的银杏叶,给了每个人接近美、创造美的机会。

落叶艺术品为何能引发如此广泛的情感共鸣?当下,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不少人感到疲惫和倦怠,人们更加需要从日常中发现并创造“小确幸”。下班路上的落日,周末公园里的鸟鸣,一俯身就能捡拾的落叶,这些大自然不期而遇的馈赠,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自给自足的浪漫,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稳固内心秩序、重获生活掌控感的重要精神实践。

为回应公众的审美和精神需求,河南、山东等多地推行“落叶缓扫”政策。对“落叶缓扫”的路段,采用“捡拾保洁”的灵活模式,重点清理路段内的生活垃圾、枯枝败叶,但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落叶景观。金黄落叶铺满道路,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人们秋日的浪漫得以短暂“栖居”。

过去一段时间,因城市治理要求,一些城市过度追求“整齐划一”“光洁如新”,落叶也就被视为影响市容、妨碍交通、必须“即落即清”的存在。这种治理思路虽实现了城市街道的“整洁”,却在无形中剥离了季节流转的自然印记,也削弱了市民与自然对话的空间。现如今,划定特定区域、时段,在确保交通安全和市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允许落叶短暂存留,既是对自然节律的尊重,也蕴含着城市治理思路的人文转向。

这把“银杏伞”,是秋日里最温柔的注脚,也映照出每一个人从未熄灭的、创造美与热爱生活的热望。当一座座城市学会让一片落叶“停留”,当一个个忙碌的灵魂愿意为一抹秋色回眸,城市治理与民众需求的双向奔赴,终会让“诗意地栖居”照进现实。

来源: 半月谈微信公号  
编辑: 王瑞琳   审核: 刘咏 主编:单士兵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