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不能“默认开通”
2025-11-15 19:02
近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就免密支付发出倡议,呼吁支付服务主体强化安全管理。首要一条即提到,在用户开通环节,通过显著页面完成用户开通意愿确认以及免密支付协议签订,杜绝默认开通行为。
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户的结账效率和客流周转率,但问题也很突出。由于花钱“无感”,有人不知不觉严重透支;有的因暗戳戳与先用后付、自动续费关联,导致不少人本是无意点击却被绑定长久消费;还有的给了骗子可乘之机,盗刷案例时有耳闻。特别是老年人群,触网经验不多,辨别能力有限,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开通了免密支付,损失不容小觑。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于此的吐槽不绝于耳。此番倡议,正是对公众呼声的回应。而其中的关键词——“显著页面”“显著方式”“显著位置”,无一不是要求免密支付功能得敞敞亮亮。要不要开通、限额怎么设置、到哪儿关闭,得放到明面说清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从长远角度看,这才能真正黏住消费者。否则,费尽心机藏猫猫,纯粹自砸口碑,最终得不偿失。
支付方式的变革,不应成为新的安全隐患点位。如今,倡议已经发出,接下来就看相关主体如何适时跟进。当然,这不能仅寄望于自觉,必须形成一定的监督机制。这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对违规行为及时惩处,行业协会持续关注,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其他主体要积极加入,如进行知识普及、案例宣传、技术帮扶等。强化公众的正确认知,提升大家的维权意识,才能尽可能地挡住免密支付的“偷摸动作”。
当然,守好钱包,最重要的仍是自己养成好习惯。比如,定期核对账单,确保每一笔都是真实消费,盘点一下哪些是冲动下单、哪些是“被诱导”的,怎么做好消费的“加减乘除”?明明白白花钱,开开心心“冲浪”,也是网购时代必须习得的生活技能。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